首页>热点 > 正文

沪上专家研讨:欧洲经济如何扛过俄乌冲突,中欧合作前景如何?

2023-03-13 10:11:26来源:新民晚报

3月10日,由上海欧洲学会主办、华东理工大学欧洲研究所承办的《欧洲经济形势报告(2021-2022)》发布暨研讨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二十余位沪上专家学者与会。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2022年对欧洲影响最大的事件莫过于俄乌战争的爆发和延续,其引发的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严重冲击了欧洲经济。尽管欧洲经济的韧性被有所低估,但欧洲经济在2023年陷入滞涨似乎难以避免。


【资料图】

上海欧洲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表示,2022年,欧洲经济增长先扬后抑,经济活动持续低迷,个别国家甚至出现衰退。其中,德国由于高能耗产业密集,受能源危机影响十分明显。法国由于对外能源依赖较低,整体受影响幅度相对有限。2023年,随着美国通货膨胀的“退烧”、中国新冠疫情防控的调整,全球供应链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进而推动世界经济向好发展,这或将为欧洲经济的复苏前景增加一抹光亮。

德国受冲击尤其大

就德国经济形势,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讲师朱宇方表示,德国经济受俄乌冲突影响尤为严重,如果说通胀是表征,那么全球化的退潮是德国经济困境背后更深层的问题。德国“进口低价原材料,加工出口高值商品”的增长模式严重依赖开放的国际市场。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带来的供应短缺和物流阻塞不仅给德国在短期造成严重通胀,而且动摇了德国的长期增长模式,为其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敲响警钟。

就法国经济形势,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副研究员薛晟表示,法国在2022年尽管能够凭借其以地中海为基础并延伸至北非和中东的能源战略,在欧元区内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相对较小。但受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因素影响,法国经济主权意识正在增强,对“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反思日益增加,有鉴于法国国内社会改革带来的抗议活动对经济产生影响,以及俄乌冲突、塞尔维亚-科索沃局势变化等外部形势演变,未来法国经济增长能否保持当前状态依然存疑。

就意大利经济形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王玉柱表示,过去两年,意大利经济整体表现优于其他欧盟成员国。从中长期来看,意大利经济中国家干预主义的特征更加突出,并呈现更具有发展导向的国家特征。可以预见,意大利将在绿色能源转型、国内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再实体化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未来经济竞争力基础将更加坚实。

就英国经济形势,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姜云飞表示,英国 2022 年的经济复苏日趋乏力,在主要经济体中表现最差,不仅经济增速逐渐下滑,而且英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也不得不快速收紧,加上政府财政状况恶化,政府更迭及政策频繁调整,市场日趋动荡。展望 2023 年,主要机构对英国的经济前景预测都较为悲观。

各地均有通胀压力

就北欧地区经济形势,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忻华表示,2021-2022年北欧地区经济运行情况总体上可概括为“在震荡中恢复,在恢复中震荡”。2022 年以来,俄乌冲突、能源危机、美欧接力加息“后遗症”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北欧经济再次面临严峻挑战。高通胀、高赤字、高失业“三高”问题和低需求、低预期、低能源自给率“三低”问题仍然是北欧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潜在障碍。

就中东欧地区经济形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主任尚宇红表示,俄乌冲突使中东欧地区的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削弱了出行正常化带来的增长效应,加之贸易条件恶化、通胀高企进而导致生活成本危机,危及社会融合发展。2023 年上半年中东欧地区总产出增长预计将持续在 2%-3%左右的低水平徘徊。

就南欧地区经济形势,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周华表示,南欧国家的经济起初因新冠疫情影响减弱表现出了微弱的复苏趋势,但突如其来的俄乌冲突和欧洲能源危机又一次给南欧的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虽然欧洲央行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但南欧地区价格指数和政府债务融资成本的上升趋势仍未止步,区域范围内的产业发展也面临能源紧缺、生产成本增高、市场竞争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中欧合作基本面未变

对于各方极为关注的欧盟产业链再布局问题,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孙定东表示,尽管新冠疫情和能源危机让欧盟认识到了其产业链的安全问题,并试图通过绿色化和数字化进行再工业化双重结构的进一步转型,但短期内“短链化”“本土化”难以奏效,长期仍然取决于基于资源和市场的企业创新意愿,而不能单靠政府的干预行为,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对于欧洲能源形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邱强表示,俄乌冲突促使欧洲各国更加重视“能源安全”,认为能源安全比环境安全更为重要。从短期看,欧盟从埃及、卡塔尔、以色列等非洲、中东国家进口的能源大幅增加,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也大幅增加,但欧盟与美国天然气的交易只能是短期的。从中长期看,欧盟变更了原定碳排放计划,也开始正在能源安全、气候保护、稳定价格之间重新寻求平衡,并提出暂停煤炭淘汰计划,能源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

对于中欧经贸关系现状、机遇挑战和提升路径,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欧洲研究所所长杨逢珉提出了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四条实现路径:一是以绿色和数字领域为重点加强中欧经贸合作;二是加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协调;三是拓展中欧第三方市场合作;四是加快转变经济结构发展方式。

在讨论环节,与会各位专家就俄乌冲突是否会导致全球价值链及产业链重构,欧盟一体化进程面临的潜在风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有专家表示,中欧经贸合作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且“基础坚实”,中欧彼此仍互为重要发展机遇,且“企业间也存在良好的合作意愿”,通过将欧盟先进的技术经验与中国强大的生产研发能力相结合,双方技术创新潜力均能得到释放,而产业创新链环节的密切配合也为各自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提供了着力点。

新民晚报记者 杨一帆

标签: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