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 > 正文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招联、兴业消费金融业绩稳居前两位

2022-09-01 11:00:49来源:北京商报

自2009年国务院批准试点设立消金公司以来,至今已历十余载。十余年间,消金市场风云变幻,业绩前三座位席不断更迭。

从最新披露的2022年中报数据来看,首批试点的四家消金机构已难在前三位置寻到踪迹。反观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后起之秀,把握住政策红利,利用股东、渠道、场景等优势,稳稳站住脚步。

在已披露业绩的机构中,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业绩稳居前两位,营收、净利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招联消费金融资产规模已达2个兴业消费金融之多。

一个以线上取胜,一个以线下谋局,坐拥“天然的股东优势”的两者,同样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也欲发力短板。招联消费金融试水线下,兴业消费金融发力线上。

殊途同归,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探寻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即便是头部消金机构,也仍在不断摸索中。

业绩之争

消费金融行业2022年上半年的业绩坐席正在排位中。在已经披露了营业数据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位居前列。

从最直观的业绩数据来看,2022年上半年,招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为84.16亿元,上年同期为73.90亿元,同比增长13.88%;净利润为19.37亿元,上年同期为15.42亿元,同比增长25.62%。

报告期内,兴业消费金融营业收入为47.64亿元,相较上年同期38.69亿元同比增长23.15%;净利润为11.5亿元,相较上年同期10.24亿元同比增长12.31%。

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对比发现,尽管两家消费金融机构在2022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但增速与2021年上半年相比出现明显下滑。其中,招联消费金融上年同期营收、净利同比增速分别为22.7%、166.7%;兴业消费金融两项数据则分别为30.62%、92.48%。

资产规模方面,招联消费金融独占鳌头。截至2022年6月末,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1429.71亿元,较2021年末1496.98亿元减少4.5%;负债1272.96亿元,较2021年末1356.61亿元减少6.2%。

同期,兴业消费金融资产总额637.72亿元,2021年末为617.90亿元;净资产80.98亿元,2021年末为69.48亿元。截至2022年6月末,兴业消费金融各项贷款余额628.12亿元,同比增长26.57%。

图片来源:兴业银行财报

针对两家机构上半年业绩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分别向两家机构进行了解。对此,招联消费金融回应称,上半年面对多重外部风险因素,公司提前预判风险并积极应变,提升运营效率,以精细化运营实现营收与利润的稳健增长,保持资产质量稳可控。

在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看来,两家消费金融公司经营业绩仍保持增长,是消费金融银行系头部机构“强者愈强”的具体表现,而同比增速的下滑则是由多方因素构成。

苏筱芮指出,一是消费金融行业已经迈过了高速发展阶段,格局相对稳固,新的增量业务并不成熟,也在探索当中;二是受二季度宏观环境等因素影响,贷款业务表现普遍不佳,不仅仅消金公司,部分商业银行也出现了类似情况;三是监管趋严对消金行业带来了多方面影响,例如利率上限等定价与收费规范影响机构收入,而“断直连”、金融营销规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重点合规工作在给部分消金公司带来罚单的同时,也促使消金公司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更为谨慎。

渠道之争

从招联消费金融与兴业消费金融的产品来看,两家机构主打的都是纯信用贷模式。根据公司官网披露的信息,招联消费金融主要包括“好期贷”与“信用付”两大产品体系,分别为现金借贷和消费分期产品,两款产品利率主要集中在7.3%—23.725%间。

图片来源:招联消费<span class=

兴业消费金融则设置了“家庭消费贷”“兴才计划”“立业计划”三大产品体系,面向不同群体开展业务,年利率(单利)集中在5.4%—22.8%。同时,兴业消费金融还面向上海地区优质客户,提供贷款产品“优客通”,后续将推向更多一二线城市。

不过两家的获客模式并不相同。招联消费金融主打线上,兴业消费金融一直以线下业务为主导。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兴业消费金融展业区域已覆盖全国50余个主要经济发达城市。通过发挥专属客户经理一对一联络对接的服务优势,直营团队可与客户面对面沟通,进一步确认贷款用途、还款能力等。

线下模式自然是有优势的。精准、下沉的特点下,自2019年开始,兴业消费金融凭借庞大的线下团队,成为业内公认的业绩黑马。兴业消费金融方面也指出,消金公司的市场定位本就是下沉客户,与传统银行“客群互补、错位竞争”。

劣势同样也不容忽视。三年来,受到疫情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部分主打线下渠道的消费金融公司业务面临较大冲击,地推团队分崩离析。还有部分新开业的消金公司,布局线下后又匆匆折戟。归根结底,在于重人力的模式产生了高额获客成本,容易削弱公司的盈利能力。

另有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对于运营机构来说,广泛铺设线下渠道的方式存在一定弊端。主要在于相较于线上管理风控系统,线下人员管理具备更多不确定,因此相关机构也会着力进行业务均衡化调整。

纯线上的模式同样也存在弊端。如今线上获客红利逐渐消失,线上获客的成本不断增长,各家消费金融公司对流量的争夺也变得日趋激烈。“线上获客成本越来越趋于线下获客成本,且在某些领域,甚至高于线下获客。”一位消金行业分析人士如是说道。

主打线上的招联消费金融也未放弃线下渠道的拓展,自2021年以来,发力线下的消息时有传出。

8月31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多个信源求证获悉,招联消费金融线下渠道成效甚微,目前相关业务全面关停,正在尝试布局新业务。线下业务有何规划,对公司业绩影响几何,北京商报记者也向招联消费金融方面进行了了解,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复。

不过,有消费金融行业从业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线下业务对招联消费金融而言整体处于试水阶段,在其业务板块中占比有限,关停也属于正常的业务调整。

“在招联消费金融的线下业务中,更多的是业务员向用户面对面推介贷款产品,最后具体获批额度、费率等还是由线上风控主导,对于线下业务发展也存在一定限制。”上述从业人士补充道。

前景之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历经浮沉,已在线上及线下站稳脚步的两家机构,也在谋求更多融合之道。

而在谈及下一步业务规划时,兴业消费金融回应称,公司致力寻求线上与线下的合理融合,第一是技术,新技术将继续推动消费金融流程优化,助力提升业务效率;第二是场景,将加大寻求场景拓展与金融生态圈的构造;第三是模式,伴随着线上获客成本的日益攀升以及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不断完善,线上线下有机联动的模式将成为消金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招联消费金融则提到,将依托于纯线上风控模式,坚持稳中求进打好“组合拳”,认真落实减费让利各项工作,并依托多年积累的科技优势,持续加强经营管理,发挥“金融活水”作用,更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但背后不容忽视的还有漫长的磨合期。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上半年在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下,对消费金融公司经营和客户还款能力都形成了一定压力。面对这种情况,消费金融公司需要根据借款人客群的情况、资产质量表现,调整风控和催款策略,做出安排。

苏筱芮则进一步解释道,消金公司试图打开线下市场,背后是线上流量红利的见顶、线上获客费用日趋提升的压力,优质业务增量面临考验。但重资产模式带来的门店运营成本以及线下人力成本不可小觑。对于倚重线下模式下的消金公司而言,想要兼顾做好线上业务,也需要经历磨合期。

一边是业绩增速下滑、获客难度增加、行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一边是监管方频频出手,在消费信贷方面给予利好,新市民、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都成为了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力点。

而在前述从业人士看来,消费金融机构业务模式本质上较为单一,现有行业格局下很难进行大规模的业务调整和转换,更多考验的还是资金成本与存量客户的运营能力。

于百程同样提到,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体现为综合能力的竞争,其中头部效应会更加明显。除了技术层面之外,包括资金端的多元化和成本、资产端的客群质量和收益水、风险控制能力、合规经营能力等,都是消费金融公司保持业绩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银行系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在资金端和资产端则具有更大优势,面临上半年的挑战环境更有腾挪的空间,实现业绩的滑。”于百程认为,目前看,消费金融行业依然处于不断规范、利率下降、持续数字化以及竞争者增多的格局中,叠加疫情等因素的扰动。(记者 廖蒙)

标签: 消金市场 招联消金 兴业消金 消费金融业绩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