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 > 正文

全球快报:观车 · 论势 || 科技创新为实现“双碳”目标撑腰

2022-08-30 15:33:20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资料图片)

编前:为深入贯彻落实“双碳”战略,近日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针对交通领域的低碳零碳技术攻关,该实施方案明确要促进交通领域绿色化、电气化和智能化,汽车行业需突破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和降低纯电动汽车电耗,为行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双碳”目标指明了方向。本版的两篇评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评析。  碳达峰不是有勇无谋的“碳冲锋”,碳中和也并非不切实际的“碳跃进”。在杜绝运动式“减碳”的背景下,政府推进“双碳”目标达成的行动也快速步入务实、科学、有序的正轨。  日前,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将坚持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统筹支撑碳达峰如期实现,并为碳中和目标达成做好充分的技术研发储备。这意味着,从政府层面,将科技创新与实现“双碳”目标绑定,以科技创新驱动减排降碳。《实施方案》还明确了将减排降碳与GDP挂钩的目标,即建立更加完善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单位GDP能源消耗持续大幅下降。  由此看来,从政府层面要进一步使“双碳”目标的落地更务实、高效,必须将“双碳”目标引入以创新驱动、并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良性循环,将创新、降碳和GDP增长全面打通、协同。聚焦到汽车行业和交通领域,《实施方案》专门推出了低碳零碳技术攻关行动。针对交通领域,《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建设数字化交通基础设施,推动交通系统能效管理与提升,交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先进交通控制与管理、城市交通新业态与传统业态融合发展等技术研发,促进交通领域绿色化、电气化和智能化;力争到2030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大幅下降。  事实上,以科技创新赋能从企业到产品、从战略规划到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使用环节等跨产业、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减排降碳,已经在越来越多企业中得到贯彻执行,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也打造了汽车行业跨界协同创新,践行“双碳”目标的范本。  不久前,宝马集团与河钢集团宣布合作打造“绿钢”供应链,这是跨国头部车企与中国钢铁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一次创新合作。按照计划,从2023年中期开始,宝马沈阳生产基地量产车型将逐步使用河钢的低碳汽车用钢。相较于传统钢材,低碳汽车用钢的生产过程将减少10%~30%的二氧化碳。据估算,生产一辆中型纯电动汽车所用钢材的碳排放约占该车供应链端碳排放的20%,使用“绿钢”将有效降低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事实上,除了宝马,包括奔驰、大众在内的越来越多跨国车企,在中国都积极布局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全链路减碳计划,并通过更多的跨界创新技术,携手供应商、经销商以及用户展开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行动。  以创新技术赋能降碳,在自主品牌车企中同样盛行。今年6月,吉利集团发布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首次承诺到2045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为此,吉利制定了一套从供应端、制造端到使用端全链路减排降碳措施,并将通过纯电、超级电混、甲醇等自研技术和科技创新全面发力新能源。此外,从长安推出深蓝品牌到长城发力混动技术,从比亚迪的电池车身一体化到车企们争相进行全栈自研……自主品牌车企在数字化、电动化方面的技术创新热情高涨,且这些技术也在为自主品牌车企的减排降碳做出实质性贡献。  值得期待的是,科学减排、创新降碳将成为汽车行业践行“双碳”目标的主流趋势。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汽车行业达成“双碳”目标的腰杆自然更硬,节能降碳的效率和效果也将明显提升。据了解,为了确保《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科技部将持续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营造适宜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发展的创新环境;加强碳中和技术跟踪监测,重点关注碳中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投入,通过科技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技术优选与迭代;加强技术成果的产权保护,推进完善国家科技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标签: 科技创新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