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全球今日讯!“白肺”五天后重症老人挺过生死关 曙光医院中西医结合开启重症救治“高速路”

2023-01-14 13:10:31来源:新民晚报

“李老太太,您的身体在逐渐好转,已经不需要再用高流量湿化氧疗机。今天我们准备给您换鼻导管吸氧啦……”11日上午,长期驻守曙光西院的肺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麒对患者说道。他双眼泛着血丝,说完立刻赶往下一个救治病人床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差点以为我妈这次救不回来了……感谢你们日夜守护、悉心照料,她才能挺过这一关!”患者家属激动地说。在曙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像李老太太这样重症患者几乎遍布东西两院的病房,床位一直处于满员状态。因中老年患者居多,救治面临很大的压力,但医护从未退缩,中西医并用为患者开启救治“高速路”。目前,两院区多位重症患者顺利出院。

“患者今年72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伴有十余年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刚收治入院时,情况相对比较糟糕,咳嗽咳痰,痰黄量多,胸闷气急,氧饱和度低于85%,CT显示双肺感染,多发斑片状混合密度灶,血气分析显示存在I型呼吸衰竭,氧合指数小于300毫米汞柱,根据当时第九版诊疗方案,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陈麒解释,“入院后,立即予以患者高流量湿化氧疗机治疗,清醒时俯卧位通气。抗病毒和抗炎治疗双管齐下,相关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与护理紧跟齐上,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给予清热宣肺,健脾化痰为主中药汤剂内服,并予中医特色穴位敷贴和穴位埋针治疗。”

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病情的发展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中。收治入院后,李老太太病情持续加重,低氧、胸片提示感染加重,极易引起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随时会有呼吸衰竭、心跳骤停的危险。

国家中医药疫病防治基地副主任、上海新冠肺炎救治高级别专家组成员、肺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炜和陈麒立刻组织科室讨论,针对该患者炎症指标升高,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伴白蛋白偏低,感染进一步加重,可出现脓毒血症、休克乃至死亡的情况调整用药。

曙光西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每天悉心查房,考虑到新冠急性感染及相关治疗措施易引发口腔疾病的情况,医护每天悉心检查患者的口腔,并用药涂抹,予以抗真菌治疗。与此同时,救治团队坚持重症患者一人一方,每3天给予中药调整治疗。重症初期考虑到患者辨证属于疫毒闭肺,给予化湿解毒、宣肺泄热,在化湿败毒方的基础上再予人参,附片扶助阳气。随着患者病情好转后渐以扶正为主,予扶正祛邪、清热解毒,补中益气,予扶正败毒方基础上辨证加减治疗。

在救治最紧张的时刻,医护人员密切关注呼吸机运行情况,一旦发现血氧饱和度异常,就尽全力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机器参数,以改善氧合。在医护全力救治和陪伴下,5天时间,李老太太的病情就有好转,现已改用鼻导管吸氧,胸闷气急症状逐渐消失,肺部从“一片白茫茫”变为“一丝一缕的白”,炎症明显好转。

门诊、查房、会诊、抢救......作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收治的“主力”,肺病科无疑是最忙科室之一。他们不仅救治本科室的重症患者,还要参与全院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会诊。“门诊需要接诊的患者数量数倍于平日,病房有大量重型、危重型患者等着治疗,但看到患者们逐渐好转,感觉自己的咳嗽都变好点了!”驻守东院的主治医师张兴感慨。

即使在科室人手最吃紧的时候,宋秀明、史苗颜、徐贵华、张艺宝、苏子舰等多位医生及护士姐妹们都不分昼夜坚守在岗位上,大家守望相助,从未让紧张的医疗救治工作中断过一秒。

“作为国家中医药疫病防治基地,我们始终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通过一人一方,辨证论治,注重益气补肾、温阳固脱的应用,和急救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帮助患者维护正气,科内大部分重症患者7天内就有好转。”张炜说。

自新冠感染者数量逐日攀升以来,张炜不仅在院内开展救治,还为上海市乃至国家参与新冠患者救治的医师开展培训,通过上海市东部中医医联体呼吸专科联盟等,将救治经验传递给基层,多次下基层开展救治指导。繁忙工作之余,他还全程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关于中医内容的修订工作。他以易懂、易得、易行为原则,制定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列入十版方案,针对风寒、风热表证,以及主要症状如咳嗽、乏力伴胃肠道症状、鼻塞流涕失嗅明显者,以及恢复期进行分类指导,开展感染者居家中成药的应用,其中包括沪产中成药如痰热清胶囊、六神丸。

据了解,曙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日均门诊量近800人次,东西两病区共收治100多名新冠感染者,医护虽脚步匆匆,但步伐坚定,守护着一位又一位患者。

通讯员 张莎莎 高静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更多阅读】救治危重症的“主战场” 他们全速奔跑托起患者生命线

标签: 李老太太 危重症医学 呼吸衰竭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