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云端太空之旅 把问号留给未来

2022-04-17 09:38:11来源:新民晚报

中国空间站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宇航员的衣食住行里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高科技?中国人的探天之旅经过了怎样的历程?昨天下午,随着三位中国航天员结束180天的“摘星之旅”稳稳落回地球,一场面向本市青少年的“筑梦天宫:欢迎航天员凯旋”科普云直播在多个平台同时播出。 这是上海科技馆和新民晚报社联合多个平台开启的“科普进家庭,科普进方舱”系列活动首场云直播。上海天文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部长、市天文学会副秘书长施韡担纲主播,带领青少年云游航天梦,探访中国航天员的太空足迹。活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共同指导,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团委协办。

云端送科学大餐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周年,中国空间站建成之年。天和核心舱在轨运行一年整,神舟十三号的三名航天员顺利在轨生活半年后凯旋。在短短45分钟的“云直播”中,科普专家带领网友详解中国飞天梦:从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至今日中国自主实施载人飞行任务已经有19年了。19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从1人1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工作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的不断地跨越,每一步的跨越都凝聚着航天人飞天逐梦的勇敢和执着,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特别是“天和号”核心舱,是三位刚刚载誉归来中国航天员的太空家园。它被留在太空中,静候下一次的英雄启程。而在上海天文馆“征程”展厅里,有一座1:1还原的 “天和”核心舱模型。 跟随着科普主播的层层揭秘,逾50万网友通过新华网、新民网、B站等各媒体平台,云端点赞“天和号”核心舱的巧夺天工,为不断取得突破的中国航天梦喝彩。施韡向大家发出邀请,“相信上海抗疫攻坚战一定会去的胜利。到时,网友们可以有机会亲身走近核心舱参观,体验航天员的真实生活。这里,不仅可以近距离观察中国未来空间站‘天宫’的躯干是何模样,还可以钻进核心舱感受航天员的衣食住行……”

将问号留给未来本次直播平台观看人数近100万,获得点赞31万。然而,浩瀚宇宙留下太多思考空间,45分钟直播让不少小观众直呼意犹未尽。

“天和核心舱用于扩展和核心部件,并且可以叠加扩展像搭积木一样,神舟系列飞船是用来载人来回于陆地和外太空,天舟用于运输货物的,还有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我对于这些飞行器的内部构造和功能非常感兴趣,想了解更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初一(2)班高以说。当下的疫情也让高以产生了新的疑惑。在空间站中,如果也有类似传染性比较强的病毒,在空间站当中有传播的话,有什么应急措施吗?设想是否将来会不会增设专门用来治疗的治疗舱?”在市科学艺术中心引导下,各校老师也启发同学们思考,“如果你是一名记者,将会问宇航员什么问题?” 黄浦区向明初级中学六(7)班严礼和想问航天员:“你们在太空里睡觉时是什么感觉呢?一天能看到多少次日出呢?在着陆仓里,你们有觉得身体不舒服吗?” 宝山区呼玛路小学二(2)班丁思远则对太空中饮用水的循环利用问题很感兴趣,想知道宇航航员在着陆舱降落过程中以及着陆地面后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反应,比如头晕、想吐之类。 上海民办华二宝山实验学校六年级周展加想把问题抛给王亚平阿姨对话,“如果国家还需要继续派您去太空航天站,您还愿意代表航天人去太空吗?是否支持女儿长大以后也做一名航天员?” 嘉定区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六年级魏宇森关心,如果宇航员喝的水不小心洒在了外面,会对空间站有什么影响吗? 上海市第五中学初一(1)班陈思源想知道,在返回舱穿越黑障时,航天员会有怎样的感受是什么。如果以后不再执行航天任务了,航天员们又会去做什么呢?

目前,不少青少年在本市多个方舱医院接受治疗。这道科普大餐,同样被送进方舱。在松江1号舱,3岁的小骏(化名)被海报吸引,在“大白”帮助下,小骏用手机收看了直播。在新国博方舱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疗队队员打印了海报,贴到了W2舱的醒目位置。昨天是周六,“亲子舱”里的自习室空着,“大白”哥哥姐姐将感兴趣的小朋友们集中到了这儿,并请孩子们用画笔描摹对太空生活的向往。

【相关链接】

汇集科普资源,助力抗疫大仗。上海科技馆和新民晚报社联合多个平台,在云端开启“科普进家庭,科普进方舱”系列活动,通过“云直播”、“云课堂”系列,把最潮、最新的科学知识“搬”到网上、“送”进千家万户和疫情防控临时隔离集中收治点。 “云直播”由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优秀青年科普工作者,以及社会科普达人在线直播,每周六与青少年和家长云间携手,共度周末时光。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马亚宁 郜阳

标签: 上海科技馆 实验学校 衣食住行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