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 > 正文

一系列政策不断出炉,氢燃料电池汽车再迎新机遇?-每日快讯

2022-12-02 17:26:36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逐渐临近,汽车行业如何加速向“双碳”目标行进,正在成为行业关注的新课题。而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一系列新政策,正在合力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

12月2日,上海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在解读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时强调,“要探索氢燃料电池车辆商业性示范应用”;而此前的11月30日,北京市印发了《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提出了168项标准。

“这表明,从国家到地方,都已经对‘双碳’目标有了更高度的自觉认识,并且将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支点。”清华大学-壳牌清洁交通能源中心主任帅石金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独家采访时指出,在多层面的重视下,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发展意义重大。


(相关资料图)

探索建立标准体系

此次新发布的《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紧扣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按照“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标准先行”的思路,聚焦前瞻、交叉、空白领域,重点围绕安全、关键零部件和商用车等方面,构建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这对于引领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商业应用均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帅石金认为。

据介绍,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标准突出了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突出“安全+管理”,体现创新性。该标准体系高度重视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各环节的整体安全,搭建立体安全系统架构。设置安全与管理为一级目录,下分安全、基础与管理两个二级目录。其中,安全主要涵盖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中涉及安全的共性技术标准及规范类标准,其它各一级目录下再设置相对应的安全分目录,涵盖该目录下的特有安全规范标准及要求。同时,将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环节的管理问题,也作为标准体系构建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二是突出以整车和零部件为核心,综合考虑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要求和产业发展需要,以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为核心构建标准体系。整车聚焦商用车和专用车,乘用车暂未纳入。燃料电池系统和动力电池是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中心,车载氢系统是燃料电池汽车的能源供给中心,二者是车辆运行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决定因素,故在关键零部件一级目录下,选择再进行细分,以进一步加快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三是兼顾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关联技术,重点围绕整车和零部件构建,虽然氢气制备、储存、运输和加注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基础环节与车辆标准体系架构差异较大,属于能源系统标准,但是考虑到通过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可以有效推动和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因此在标准体系中兼顾了氢能产业关联技术。

政策支持逐步落地

“不断出台的政策及探索建立相关标准,对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帅石金表示,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对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其中提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纲领和规划,随后,各地的相关规划纷纷落地,大力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等在内的氢能产业建设。

确如其言,我国目前已成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投入应用数量最多的国家,不仅有燃料电池重卡等已应用在港口、矿山等场景中,也有部分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进入试点应用之中。

11月25日,安阳市首批64辆氢燃料电池重卡交付进行示范运营。几乎与此同时,一批上汽红岩的49吨燃料电池牵引车在上海投入运营。依托与捷氢科技、安吉物流的密切合作,上汽红岩杰狮H6燃料电池牵引车已在上海嘉定、临港投入物流运输,经常往返于各整车及零部件公司的生产工厂,以高效、零碳的运营表现承担汽车零部件的运输任务。

在嘉兴,作为浙江省氢能产业发展的试点城市之一,依托嘉兴港区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势,正积极打造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规划建成长三角氢能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城市。目前,嘉兴已经组建了氢源供给保障平台,加快构建化工板块与氢能板块的循环经济模式,全力推动氢能装备制造及氢能应用场景推广。

数据显示,今年10月,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77辆和301辆,同比分别增长3.7倍和5.4倍。今年前10个月,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700辆和2400辆,同比分别增长1.8倍和1.5倍。

前景良好 发展提速

目前,新能源汽车有两大主要发展方向,即电动汽车与氢燃料电池汽车。虽然从现实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进展比不上电动汽车,但氢燃料电池汽车仍然是前景良好的发展路径之一。

“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转化效率高、无污染、零排放、氢燃料加注时间短、长续航等优势。”帅石金谈到,氢燃料电池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还面临着部分核心技术有待突破、成本需要进一步降低、商业化应用模式有待探索、国家标准有待健全等一系列课题。近年来,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迅速,除了相关产业配套加速建设外,与车企、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特别是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方面的不断进步,为将来的商业化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

如果谈到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上客观存在的技术难点,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所言,这方面的共同难题之一是氢的储存与运输。有人提出了氨氢储运体系,即把氨运输到目的地后,再分解出氢,使运输更安全。目前,我国也在发展氨氢无碳能源体系。在这方面,我国的合成氨及重化工体系都比较强,这一路径容易实现。同时,我国科研人员也在探索用电化学方法生产合成氨,取代高压高温合成氨的方式,并已经率先取得了技术突破。电化学方法是在低温低压下,用氢和空气中的氮来合成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氢的储运问题。

“因此,在政策支持下,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正在迎来新机遇。”帅石金认为,我国选择的现实路径是很有效率的,即“宜电则电,宜氢则氢”,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加速汽车电动化的同时,也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不断前行。或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两者将可以实现并驾齐驱,共同助力“双碳”目标走进现实。

标签: 氢燃料电池 一系列政策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