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 > 正文

上市是把双刃剑 IPO真是汽车企业的制胜法宝吗?

2021-08-25 15:32:02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8月12日,理想汽车赴港上市,这是其自去年7月登陆纳斯达克后的二次上市,成为继小鹏汽车后,又一家在美股、港股双重上市的造车新势力。据了解,同为造车新势力三强的蔚来汽车,也在谋求二次上市。

但IPO真是汽车企业的制胜法宝吗?

上市能带来的不只是钱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倾向于谋求上市,上市不仅可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扩大经营规模;还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公司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公司上市后需要定期披露财务报表,对外公布经营状况,也能提高其对行业和受众的影响力,使股东、员工的财富增加,提升员工忠诚度。

奥纬咨询全球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认为,上市本质是一种融资手段,如果两家实力相当的企业,一家企业上市了,另一家企业也可以通过其他融资手段拿到相同的资金量,但是无论在业务发展还是人员招聘上,上市企业都会更具吸引力,甚至会与非上市企业拉开很大的距离。

特别是智能电动造车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特别大,更加需要持续不断地融资。刚刚在港股上市的理想汽车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李想就曾毫不避讳地表示:“我们不介意以任何方式去获得更多资金储备,包括资本市场、二级市场、银行贷款及发债等。”

据悉,已经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的理想汽车,也正在研究如何回归A股市场。“当然,国家也希望一些有实力的公司能回归A股,支持国内资本市场,所以我们会看到像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企业在美股上市的同时,又在港股上市。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也曾对外表示,蔚来汽车正积极谋求A股上市。”张君毅说。

上市是把双刃剑

当大部分企业为上市绞尽脑汁,也有一些企业并不热衷于上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华为肯定不会上市。资本市场是贪婪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上市成就了华为的成功。我们之所以能超越同业竞争对手,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上市。”

汽车行业分析师刘佳骏认为,车企通过上市寻求资本融通的渠道本无可厚非,并且在如今的经济政策背景下,相比于依靠债权,融资活动依靠股权更为科学灵活。从企业正常运营角度看,IPO等财务活动对产品开发应该也不会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但对车企特别是造车新势力来说,IPO却是一把双刃剑。利好无需多言,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个相对冷酷的结论是:资本其实并不关心环境友好、产品服务消费者等经营理念,有时他们只是将这类经营理念作为其获利行为的外包装。

刘佳骏认为,资本市场关注的是投资回报周期,并且希望该周期越短越好。而企业寻求的是长远发展之道,除非企业许诺给资本以长期、稳定、高价的价值回报,否则资本与企业极易在经营理念上产生很大的分歧。这类例子在百余年的汽车发展历史上屡见不鲜。

上市后,企业经营财报比其上市之前更受市场关注,导致其经营理念由争取长期市场机遇调整为短期获利。从品牌发展和公司治理角度看,短期获利行为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未必有利,特别是职业经理人的短期行为可能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隐患。

上市的代价也很大

的确,IPO并非看起来那么美。张君毅直言,如果条件不成熟却执着于上市,会牵扯公司高层的很多精力,有时是得不偿失的。

一方面,上市是有成本的。企业创始人或者核心管理层需要花大量时间做好路演,以说服投资人。对于科技类企业来说,路演也是一个让更多人了解企业和其技术的途径,但对于to C的企业来说,大规模的路演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会相当大。一些创业公司因为需要更好地进行路演,企业技术开发的宝贵时间就会被压缩,极有可能导致其在技术先进上落后于竞争对手。

另一方面,一些创业公司为了满足上市要求,需要花很大精力去搭建公司的组织架构、梳理企业的财务状况。在合规运营的基础上,创业公司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很多创新之处可能需要向监管部门解释,其中,不少内容会涉及公司机密。

此外,不同资本市场对上市的要求也不同,既复杂又多变,甚至存在朝令夕改的情况,致使很多企业不断“应急”,一直在做“命题作文”。举个例子,过去上市比较看重企业的销售收入,现在不仅要看销售收入,还要审核企业的核心技术、核心专利、研发比例等。好的企业应该围着用户的需求转,但急于上市的企业则只能围着上市标准转,无法把精力放在经营上,这势必影响企业发展。

还有一种情况,并非所有的投资人都是愿意陪企业成长的战略投资人,他们需要通过其投资的企业上市来实现资金安全退出并从中获利,所以创业公司往往会在资本的裹挟甚至是绑架之下走上上市之路。上市后,企业将变成一个“赚钱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管理层的神经,影响其对企业的经营决策。

如果上市不成功,企业极有可能被反噬,不仅无法获取资金,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还可能会失去企业信用。张君毅解释,比如按照规定,拥有百万客户信息的企业境外上市需要国内审批,一些企业只能将数据进行拆分处理,分批报审。但海外投资者之所以投资国内企业,一部分原因就是数据价值。企业拆分数据就会降低其价值,对其上市不利;而少数企业为了上市还会对很多明令禁止的行为明知故犯,铤而走险,强行上市,这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带来无穷的后患。

“承诺兑现”是关键

现代财务制度中,利润的重要低于现金流,上市融资正好解决了企业现金流的问题。但当资本对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芯片、激光雷达、锂电池等概念狂热追逐,相关个股估值却很容易出现明显泡沫,市场风险不断累积。甚至有的企业以IPO为噱头博取眼球,私下与一些机构合谋“管理市值”,大幅炒作之后,股价在短期内大幅拉升后只剩“一地鸡毛”。

刘佳骏分析,初创阶段的车企“讲故事”现象十分常见,上市之后资本对这些车企的要求就是如何把故事讲圆满、讲长远。资本也存在“内卷”化趋势,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企业在初期宣传中会存在夸大自身实力、快速“跑马圈地”的行为。

在一个新兴产业,初期建立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还是要“拼手速”的。车企是疾驰在这个草原上的“马”,资本则是“牧马人”。“贪多嚼不烂”,在“野蛮生长”过后,企业之前挖过的坑还得自己去填。比如,短期宣传中对消费者、社会的许诺如何兑现;市场急速推广的时候,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如何权衡;是否存在品牌价值被透支的情况;如何监管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行为……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企业逐一审视解决。

张君毅也认为,不少造车新势力被吐槽“PPT造车”或夸大宣传。其实,所有创业公司都是源于一个方案或者点子,初期讲故事无可厚非,关键是企业获得资金后能否把PPT转化为产品,把“吹过的牛”变成现实。

众所周知,做实业和做互联网风格有所不同,做实业奉行“说到做到、低调行事”;而做互联网盛行“粉丝经济”和“眼球经济”,容易将自身优势夸大宣传。当这些互联网企业跨界进入汽车行业后,很容易将这样的风气带到汽车行业来。

“但至少目前头部造车新势力创始人心态是非常积极的,因为他们是一批已经实现财富自由的人。他们创立车企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赚钱,也是为了做一件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有意义的事。至于能否被理解或者企业能否走得长远,就是另一回事了。”张君毅说。(郝文丽)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