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证券 > 正文

世诚投资最新研判:消费大涨归于“奇”,新能源合乎“正”,12月出击在即

2021-12-13 21:05:26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红周刊 记者 | 王飞

精彩摘要:

全球对A股的配置正在不断提升。如果这一数据每一年都可以持续,甚至是创新高,这会大幅提升大家配置A股的积极性。

“守正”,就是选择合适的投资主线。从今年的市场表现来看,在高端制造领域中的新能源、半导体以及部分创新药、创新器械板块都表现较好。我们认为,这些方向在2022年还是可以延续的。

“出奇”,就是寻找“预期差”的机会。消费及服务行业、互联网龙头、“高估值”公司均有“预期差”。

近期,茅台强势突破2000元,宁德时代回落至650元一线,市场的风格轮动还在持续,我们该如何把握这种轮动机会呢?

世诚投资合伙人彭希曦、世诚投资高级研究员陈之璩在12月8日的线上交流会中表示,在投资上要“守正”“出奇”。“守正”是继续选择新能源、半导体等高景气度主线,“出奇”是把握消费及服务行业、互联网龙头、“高估值”公司的“预期差”。

此外,陈之璩指出,半导体的景气度已进入偏后期阶段,可关注产能、国产化等核心指标。

以下为直播实录:

大家好,对于12月我们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就是中国市场会出现“以我为主”的独立行情。

“以我为主”,A股配置需求提升

回顾11月的市场,我们可以看到,A股市场整体的分化还是比较严重的。之前是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分化,比如受疫情边际变化的影响,消费股的表现较弱,因为大家消费意愿或者说消费的场景受到了一些冲击。而在医药股方面,一些疫情特效药或者拿到辉瑞小分子订单的公司的市场表现就比较积极;现在可能已经进入行业内部间的分化阶段,比如在新能源产业链的上游金属材料之间,锂是高位震荡,稀土却还在创新高。

另外,市场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如沪深300出现小幅下跌,而一些偏向小盘股的指数如中证1000大涨超9%。所以,目前的市场投资难度还是比较高的。

在12月份,有两点变化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一是变异病毒,虽然从最新的实验室数据来看,变异病毒的作用率、致死率都不是很高,但国内明年2月份的冬奥会,可能会出现国际开放交流的状态,那么现在可能要更谨慎一些。毕竟在变异病毒最开始出现的时候,资本市场、大宗商品都是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二是海外的宏观环境,比如美国的经济再受到疫情的影响,它经济停滞的压力更大,那么在各项宏观政策的制定上就难度提升。包括美股市场的变化(11月底12月初),大家会对美股市场调整带来的溢出效应还是有一定的担心。

但我们觉得,这两个变化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整体有限。原因有三,一是国内对于疫情的防空已经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二是从竞争情况来看,国内的很多公司的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比如之前是一些偏制造领域的公司主要从成本等角度提升竞争力,现在一些科技、医药等领域的一些公司,正通过核心技术的发展提升竞争力;三是国内“领先一步”的宏观政策,就是说国内的货币政策可调节的空间更大。因为从去年第三季度左右,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已经在做一个适当的控制。所以综合而言,这给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非常稀缺的资源——宏观稳定,而这种稳定性将会是未来全球国家之间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我们同时观察到,全球对A股的配置正在不断提升。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至今,陆股通已累计净流入A股3764.50亿元。如果这一数据每一年都可以持续,甚至是创新高,这会大幅提升大家配置A股的积极性。

投资“守正”、“出奇”

新能源景气度继续

消费等迎来边际改善

具体到投资机会,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守正”,就是选择合适的投资主线。从今年的市场表现来看,在高端制造领域中的新能源、半导体以及部分创新药、创新器械板块都表现较好。我们认为,这些方向在2022年还是可以延续的。

至少从主线景气度来看,新能源是明确的投资方向。因为从板块角度看,新能源在未来2~3年维持30%左右的增速还是可以的,其中的一些优秀的上市公司可能增速更高一些,这就形成了成长确定的稀缺性。

另外,还可以关注一些环保板块的公司。

二是“出奇”,就是寻找“预期差”的机会,这里主要有三个方向,其一是消费及服务行业的“预期差”。因为受疫情的影响,很多消费以及服务行业的预期是被压制比较明显的,如果在某个时点疫情适当转好,消费以及服务行业如航空等就很可能迎来边际改善。

其二是互联网龙头的“预期差”。坦白讲,政策对2021年的投资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如对互联网龙头的反垄断等。但实际上,这类公司已经证明了自己拥有比较好的管理能力,并且其各方面的核心竞争力都比较强,如果政策有一些边际上的变化,这类公司也很可能迎来机会。

其三是“高估值”公司的“预期差”。由于过去几年接连上涨,有一些公司的估值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今年受到疫情等冲击之后,其基本面可能没有多大变化,反而估值可能已经被消化了。那么,这一类公司的投资机会也就会更大一些。

总体而言,就是“守正”和“出奇”。在实际的交易过程当中,我们可能大部分的仓位还是在高端制造(“守正”)的方向,然后是一些基本面较好、市场预期较低(“出奇”)的方向。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把握半导体机会

关注产能、国产化、出海等关键指标

从景气度来看,市场对半导体的预期没有新能源那样明确,也因此,半导体板块今年的市场波动性比较大。

从自上而下的角度来看,今年下半年的“缺芯”程度确实相较上半年有所缓解。追溯来看,因为疫情的爆发,导致生产端的停滞,从而掀起“缺芯潮”,但疫情基本上已经过去了两年,整个芯片供应链基本稳固。所以我们看到,一些存量市场如手机市场的手机芯片库存从今年第三季度已经开始上升。当然,这种上升并不是说是“堆积”,更多的是从一个恶性“缺芯”的状态恢复到一个比较健康的库存状态。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从四季度开始,一些功率器件率先开始降价,而且在明年下半年很可能还会迎来一些新产能的大量释放。

也就是说,半导体行业确实存在“缺芯”的情况,但部分环节是不缺的。因为芯片不是一个标准品,每一个下游对应一种甚至好几种芯片。比如在新能源车和光伏储能等领域,它们对芯片的需求是极其旺盛的,即使没有疫情的影响,在某个时点也可能出现“缺芯”的情形。毕竟从从生产端来看,芯片厂商的产能也不可能加速释放的。比如台积电这样的厂商,现在已经在签订2023年的产能了,而国内的一些新产线,如果进入汽车应用的话,至少还需要3~5年的车规验证。所以,从自上而下的角度,这里仍会有一定的投资投机。

另外,芯片国产化的趋势是确立的,这不会因为景气度的改变而变化。因为目前在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这两个细分领域,可能部分设备和材料的进入门槛较低,国产化率会高一些,但像光刻机、特种气体,它们国产化率都不足5%。整体来看,多数公司的国产化率依然不足10%。那么,即便是景气度下滑,国产化依然是要做的一件事情。所以,国产化也是比较确定的投资逻辑。

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来看,半导体整体的景气度可能已经处于一个偏后期的位置,那么当这种景气度β退去,每个公司的结果是不同的,因为每个公司在“缺芯潮”中所做的事情是不同的。虽然“缺芯”给每个公司都提供了相同的机会,比如切入高端客户、产品提价等,在赚取大量现金之后它们可能会选择收购团队、激励员工、扩充产线、分红等,但实际上,人才才是当前中国半导体产业里最稀缺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半导体行业“挖墙脚”和抢人的事情经常发生。我们也因此认为,注重人才的企业才是一个可以获得更长远发展的公司。

当然,如果一些公司在“缺芯潮”期间做了一些突破高壁垒客户的工作。比如国际巨头TI(模拟大厂德州仪器)和ST(意法半导体)的市场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市场,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下游的客户基本上不会切换供应商,但“缺芯潮”导致它们不得不切换到国产的一些供应商进行尝试,这就给国产供应商提供了机会。

如果在“缺芯潮”中国产供应商完成出海,这些公司将是非常厉害的。因为国产半导体市场在全球仅占1/6~1/5,那么,这些出海公司的目标市场就一下扩容了5~6倍。

所以,我们会关注那些投入大量研发并且会在未来1~2年进行一些跨品类或者跨下游行业发展的一些公司,以及那些切入到一些高壁垒客户或者海外市场的一些供应商。

投资者互动:

问:当下的组合配置是怎样的?

彭希曦:我们的组合主要聚焦高端制造、金融周期、泛消费和医药医疗4个方向,其中主要侧重了高端制造。因为我们觉得,科技成长在未来应该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另外,消费和医药在今年已经消化了一定的估值,明年负面的拖累可能不会特别大。

问:怎么评价中概互联公司的投资价值?

陈之璩:我个人关注硬件公司更多一些。比如华虹半导体这类公司,因为处于港股市场,这类公司其实并没有完全享受到国内的这一波红利。所以,我觉得,这之中会有一定的机会。

另外,从中概股整体来看,因为涉及到一些数据安全方面的问题,其开始逐步向港股市场迁徙。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趋势,同时也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可以在这些事情落地后再去寻找机会。

(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