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证券 > 正文

年内重仓港股不利,逆转渺茫,创金合信、汇添富等部分产品尝苦涩

2021-12-11 13:34:24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红周刊 | 张桔

机构对港股的投资思路近几年也是几多变迁:从当初对准港股的国企蓝筹,到后来机构挖掘港股的内房企,再到此后张坤张东一等人挖掘锦欣生殖等内地稀缺的医药健康类标的,及至于这两年机构对腾讯美团等港股互联网科技龙头形成共识,应该说港股在不同阶段都给内地出海的公募基金贡献良多。但是今年,港股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

岁末将至,回想年初时内地公募掀起的港股掘金潮,彼时超千亿抄底港股气势磅礴,而南下出海香江的产品在今年业绩惨淡。

截至12月8日,在年内主动权益类基金排行榜上,汇添富的几只主要对标香港的产品业绩和排名均不如意:包括QDII香港优势精选、混基沪港深优势精选、沪港深大盘价值三者年内净值增长率下跌均超过20%。此外,次新偏股混基广发价值核心、普通股基创金合信港股通大消费精选等也在跌幅榜前列,可以看出剑指港股的公募基金分布于多类型中。

上海某券商基金分析师廖仲明表示:“QDII、沪港深基金及今年增加港股投资范围的主动基金,对港股的参与度逐渐下降,而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几乎是全年表现最差的全球市场指数,所以港股仓位较高的产品很难在今年的下跌中独善其身,年内跌幅较大的基金也大多为港股仓位较高的QDII-ETF,汇添富香港优势等港股仓位也都在八成以上。”

重仓香港QDII年内伤情遍野

汇添富、广发主动权益产品坠落末端

截至2021年11月30日,以恒生指数为代表的港股市场以-7.49%的月度涨跌幅位居全球主要股指偏尾部位置。相比同期,沪深300下跌1.56%,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上涨0.23%、4.33%。

爱方财富研究员董佳欣对《红周刊》表示,去年南向资金在港交易量为11978.71亿元,占整个港股市场的4.69%。但今年南向资金在港净交易量占整个港股的4.35%,或许和今年的港股震荡有关。

对此, 海富通基金经理江勇也表示,近期港股调整的主要原因包括:首先,变异毒株短期引发全球风险偏好下降,资金流出对港股市场造成扰动,重症率、死亡率和免疫逃逸情况或将成为影响未来经济和金融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其次,近期国内针对互联网平台金融支付、广告等领域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则,对于港股资讯科技板块造成一定短期压力。

受此影响,一直以港股为投资大本营的QDII基金伤痕累累。截至12月8日收盘,在主动权益类QDII基金中,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排在倒数第一位,这只2010年年中时成立的老QDII到目前总共经历了七位掌门,但是近年来业绩却持续低迷,今年9月29日更是更换了原基金经理杨威风,改由新二人组接任。

从今年以来的重仓股看,时任基金经理主要是布局了港股中的医药股和互联网科技龙头股两类。其中,能够连续三季上榜的公司包括了药明康德、药明生物、香港交易所、阿里、腾讯、美团,惟一表现不错的就是药明康德。而从调仓来看,二季度时基金经理在十大重仓中新增昭衍新药、泰格医药、诺辉健康—B等3只医药股,也说明了整体的重仓思路。

不过,他还是强调重仓行业的长线价值:“具备长期成长逻辑的行业,比如医药、消费、互联网等,由于疫情因素打开了中长期行业空间的天花板,再加上全球流动性充裕,无风险收益率降低而导致估值进一步提升,带动成长股板块的超额收益。”

与这只混合型QDII类似,股票型QDII的广发中国企业精明今年同样表现不佳。该基金成立于2019年3月,成立第一年的净值增长率约为-4.03%,排在同类中下游位置。而第二年则进一步滑落,今年的排名迄今跌至同类后三分之一。

有所区别的是,该基金大体的框架是以港股中的互联网+金融股+中字头国企为构架,从年内重仓配置来看,首先互联网科技龙头基本上是腾讯、美团、小米、阿里巴巴和快手,从市场股价走势来看,上述5股中目前表现最好的恰好是三季度跌出前十的快手。再看组合中占比较重的银行股,3月30日时十大重仓中包括了工行、建行、中行、招商,四大国有银行独缺农行。而二季报时这种谨慎心态有所收敛,重仓的银行股剩下建行、工行和招商,但是三季报又恢复成一季度重仓的四家银行配置。

需要指出的是,该基金的问题实际出在基金契约上,作为一只非指数类股票型QDII,但其投资策略却是被动化指数投资来紧密跟踪恒生中国企业精明指数,而该指数继去年下跌约3.84%外,今年迄今更是下跌达到18%。从指数成份股来看,前十大权重股中大金融概念占据9席,银行股更是一举囊括7个席位,或由此直接导致该基金连年业绩不佳。

港股通基金调仓难寻适宜标的

创金合信、弘毅远方次新基金“迷失”

与QDII相比,港股通类基金投资区域更为聚焦,根据相关规定, 这类基金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因此,曾经在内地公募开通港股通标的后,一度基民戏称此前的沪港深类基金为鸡肋,但是香港市场整体的低迷也让这类产品连年表现不佳。

Wind资讯显示,截至12月8日,多只名称中带有港股通字样的主动权益基金排名坠后,首当其冲的就是创金合信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似乎偏爱港股通类产品,今年一举发行了多只,但从结果来看似乎择时有误。其中,今年成立的新基港股通量化、港股通成长目前都处于较深度的浮亏状态,而去年成立的港股通大消费精选运作超过1年。

从年初到最新收盘,该基金2021年所实现的净值增长率约为-19.91%,这一水平排在541只同类基金的第536位。成立至今,基金恰好发行了四份季报,整体看基金经理有自己的长期坚守的股票,令人意外的是,腾讯并不在连续上榜之列,基金经理重仓四季的仅有美团、华润啤酒和申洲国际。其中,后两者并不在公募常抱团的港股范畴中,2021年至今,华润啤酒下跌约6%,申洲国际上涨约6%。

实际上,从今年三季重仓的标的股来看,年内表现最好的就是二季度开始重仓的舜宇光学科技,作为新兴的元宇宙概念股,目前年内涨幅已经达到40%一线。但是,基金经理似乎当时未能前瞻到概念主题的价值,对比二季报和三季报持仓股数,基金持股从0.32万股降至0.24万股。

不过,基金经理在季报中隐晦地将业绩不佳归咎于疫情影响。“疫情后,全球生产和消费发生极大的周期错配,而资本市场在全球流动性大幅宽松的背景下,中国股市的优质资产出现估值大幅扩张现象,比如A股的食品饮料板块的估值水平达到了历史水平的99%,部分企业未来盈利的增速已经难以匹配估值扩张幅度,因此我们之前认定的优秀行业、核心资产在流动性、预期、监管政策的扰动下,在年初冲顶后出现大幅杀跌。”但是这样的解释似乎有欠合理,毕竟这一过程已经持续很长时间,投资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

对比来看,作为年内成立的新基金弘毅远方港股通智选领航,基金成立时的份额约5.42亿份,但是随后两个季度末连续体现为净赎回,9月30日时总份额降至4.63亿份。从仅有的两份季报来看,基金经理的思路变化还是比较明显。

第二季度,该基金整体对十大重仓采取较为平均的配置思路,其中第一大重仓股占比为4.24%,第十大重仓股占比约2.76%。但是三季报,虽然前两只重仓股仍然是美团和腾讯未变,但是基金经理当季加仓两者,使其占比与后面的股票拉开了差距。需要强调的是,在另外的8只重仓股中,基金经理更换了其中的7只,惟一留下的是军工股中航科工。但是从后视镜的角度看,该股至今年内涨幅趋近于零,而上一季中的中海物业年内涨幅接近翻番。

“在港股投资,本身难度系数就要比A股高,主要因为港股的趋势性比较明显。而基民选择这类产品时主要是关注基金业绩的稳定性,往往公募基金的海外人才难得,离职率低于普通A股基金经理,因此要注意选择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所管的产品。”董佳欣强调。

小众沪港深基金冰火两重天

前海开源“准状元”管理产品亦失意

与港股通基金相比,昔日的沪港深基金越发小众,但这一群体的优势就是能够较自由的在三地市场选择投资标的,不用太过于考虑区域占比,因此今年业绩也呈现冰火两重天。

整体来看,单一重仓内地股市的沪港深基金表现尚可,比如长盛沪港深优势精选年内净值增长率约为7%,而其十大重仓股中连续多季未见港股身影。安信新常态沪港深精选也以内地股票为主,今年只是在二、三季度各出现一只港股而已,截至最新收盘,该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约8.8%。

但是,对于相对侧重港股投资的多数沪港深基金来说,年内的表现和排名略显尴尬了,特别是部分公司旗下不止一只沪港深基金排名掉队,除上文提到的广发和汇添富外,具备多只沪港深基金的前海开源也碰到类似问题。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收盘,前海开源沪港深非周期和沪港深聚瑞年内净值增长率下跌均突破10%,前者双基金经理之一还是今年的“准状元”崔宸龙,后者双基金经理之一也是广受关注的杨德龙。巧合的是,他们的搭档都是王霞,这位女将同时还参与管理着公司另3只沪港深产品。

首先看聚瑞,从最近两份季报来看,基金经理思路明确,香港部分对于看好的标的长期持股并敢于重配。统计表明,能够在今年连续三季都上榜的港股包括腾讯、碧桂园、药明生物、宝龙商业4只,除去持仓两只内地白酒龙头外,基金经理每季大约更换近半数港股。但作为并不被公募抱团的港股,碧桂园和宝龙商业迄今年内基本零涨幅。

9月30日重仓中,创科实业年内涨幅已经超过50%,但是该基金对此股重仓存有疑问:一季报时,该基金持有该股约5.8万股,其排在十大重仓股中第十位。但是二季报时,该股掉出前十。不过9月30日时,创科实业再次进榜成为第九大重仓,而基金经理持有降至4.25万股。从走势看,创科实业目前已经连续七季收红。

基金经理在三季报中将业绩欠佳归结为政策冲击:“我们年内始终看好港股表现,但由于政策冲击,港股今年内显著跑输A股,三季度内更是由于政策冲击港股跌幅较大。由于本基金配置港股比例超过A股,使得基金表现受到明显拖累。”

对比看,或许是由于产品主题设定,前海开源沪港深非周期重仓股,似乎是另一幅画卷。产品在投资目标中的表述是主要精选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分红相对稳定的非周期性行业相关股票,但是问题或许在于基金经理并非在每一时刻都严格遵守契约。

若单看三季报,华润电力和中国电力作为仅有的两只占比超过9%的重仓股颇为惹眼,重仓中还有类似中光和新能源这样年内已翻五倍的牛股,但问题在于超半数9月30日时的重仓股与半年末不同,基金经理甚至将包括腾讯在内的6只标的股更换。若再对比一季度,基金竟然没有任何一只重仓股能够长持三季。

此外,部分沪港深基金投资逻辑似僵化,“汇添富沪港深大盘价值重仓的世贸集团,长期重仓该股的原因可能在于公司长期稳定的盈利和分红能力,但地产行业受到政策预期及部分企业信用风险的扰动,调整非常剧烈,导致该股今年以来跌幅在60%以上。从配置角度看,注重行业的相对均衡配置以及收益来源的多元化本身并没有问题,虽然房住不炒的基调不会变化,前期地产政策矫枉过正的行为可能纠偏,根据不同城市情况,地方层面或存在一定灵活调整空间,但是从产品收益角度看,当行业面临一些风险事件时可以考虑适当减少暴露以控制风险。”廖仲明强调。

(本文已刊发于12月11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