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证券 > 正文

一个月8家公司 科创板生物医药公司频推股权激励为哪般

2022-02-12 09:13:09来源: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朱洁琰)讯,2022年一开年,科创板生物医药频推股权激励。

据统计,2022年1月份有8家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推出了股权激励方案。在股权激励专家荣正咨询董事长郑培敏看来,科创属性的底层逻辑是对稀缺的高端人力资本的依赖性,就应该推行分享价值创造的股权激励机制。

那么,科创板生物医药股权激励有什么特征?纳微科技、澳华内镜、艾迪药业可以作为案例,一起来看。

1、哪些人被列入激励?

纳微科技1月29日发布股权激励公告,拟向激励对象授予300万股股票,占公司股本总额0.75%,首次授予价格为35元/股。计划首次授予240万股,首次授予总人数为136人,其中包括8名公司高管、128名骨干人员,占公司在职员工人数的24.91%。

纳微科技是典型的科学家创业企业,公司创始人兼实控人为江必旺和陈荣姬夫妇,江必旺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和核心技术人员,全面主持公司经营管理和研发工作;陈荣姬为公司副总经理和核心技术人员,分管生产组织工作并参与工艺研发项目。

据招股书,纳微科技IPO前,江必旺直接持股18.1518%,间接持股33.9319%;陈荣姬直接持股0.9603%,间接持股2.6452%,二人合计持股52.0837%。

另外,此次股权激励又给予刘劲松和刘晓东两位核心技术人员股权,弥补了此前二人无股权的漏洞。

澳华内镜1月19日发布股权激励公告,本次激励为公司上市前员工持股平台的补充,激励对象更多是核心技术人员。

更值得一提的是,艾迪药业1月20日发布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中对当天空降的两位高管(张静、Hong Qi)做出了股权激励。发布股权激励计划当天,艾迪药业公告聘任张静、HongQi为公司高级副总裁,HongQi同时担任公司首席技术官。

郑培敏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这样的做法是没有问题的,足见公司对高端人才的重视。

不仅如此,张静、HongQi仅次于董事长的激励份额也更体现出了公司对其的重视程度。

2、设置了哪些考核指标?

此次有两家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针对不同阶段设置了不同考核目标。一家是澳华内镜,其在2022年只设置了营业收入作为业绩考核目标,2023年之后才开始考核净利润。

澳华内镜于2021年11月15日登陆科创板,从招股书来看,目前公司净利润波动较大。2018年至2020年,澳华内镜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6亿元、2.98亿元、2.63亿元;净利润为-579.91万元、5290.86万元、1850.89万元。

与其类似,另一家艾迪药业从2024年开始考核公司净利润。

而促使艾迪药业设置这种考核方式的原因,很可能来自于该公司扭盈为亏的三季报。2021年第三季度,艾迪药业单季度主营收入5260.41万元,同比下降14.0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622.04万元,同比下降222.02%。

郑培敏认为,对于科创板公司来说,这是很正常的逻辑,“前两年还没利润,后面随着研发成果出来,利润也出来了。这也可以理解为公司对后面几年的盈利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3、激励背后的业绩成长性能否兑现?

股权激励背后,往往与业绩考核挂钩。

比如,澳华内镜虽然目前净利润水平不稳定,但根据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可以推断出公司的发展目标是2022年新产品实现放量,于2023年之后稳定增长。

澳华内镜的业绩考核目标A为收入端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不低于4.4亿元、6.6亿元、9.9亿元,净利润端2023年、2024年分别不低于0.8亿元、1.2亿元。

根据股权激励业绩目标,澳华内镜2022年收入端相比2021年预计增长30%,2023年、2024年增速为50%。

澳华内镜1月27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关于股权激励问题,公司表示所设定的业绩考核目标以新产品驱动为核心,市场增长为基础。公司下一代4K超高清内镜系统AQ-300产品力将显著提升,有望在三级医院放量,新产品上市将带动收入增长。同时AQ-200等产品在持续升级和改善,临床认可度、三级医院渗透率不断提升。

另外,还有纳微科技将本次激励计划对应业绩考核年度定为2022年至2024年,业绩考核目标2022年营业收入不低于6.1亿元,2022-2023年两年累计营业收入不低于14.6亿元,2022-2024年三年累计营业收入不低于26.4亿元。

据纳微科技2021年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实现营收4.2-4.5亿元,同比增长105%-120%;归母净利润1.68-1.85亿元,同比增长131%-155%,假设纳微科技2021年营收为4.3亿元,根据股权激励业绩目标,2022年至2024年复合增速不低于40%。

标签: 生物医药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