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资讯推荐:新民特写 | 绘鱼图、制标本……“师傅领进门”的仪式感又回来了!师生们感叹“如鱼得水”

2023-02-24 17:03:55来源:新民晚报

“鱼类学这门课,可不是听老师讲讲故事就好。要动手自己画,也要走进实验室解剖加深了解。”2月24日上午,在位于临港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钟俊生早早走进教室,准备好课件迎接许久未见的学生们。


【资料图】

“如鱼得水”,是钟俊生开学一周来的感受;也是这所以海洋、水产闻名的高校在新学期按照校历全面恢复线下教学、科研、实习等活动以来最形象的写照。

“鱼类学是由形态学、分类学和生态学组成。鱼类分类的传统方法主要采用鱼类形态法,这是分类的基础。上课的时候,我会画出鱼的分类特征,也希望学生能按照我画的也来画一个,做好笔记,有益于掌握鱼类学知识。”钟俊生告诉记者。前几个学期,由于线上教学,无法看到学生画的情况;而要求掌握的特征,又恰恰是这门课的关键点。因此鱼类学在线上教学时,遇到了不少局限。

回归校园,站在熟悉的黑板面前,钟俊生信手拈来,一口气“画”满了整面黑板。三两笔,软骨鱼类的代表鲨鱼和大家熟悉的硬骨鱼类鲤鱼就展现在了学生眼前,栩栩如生。

“这里是鱼的背鳍,这一条是鱼的侧线,侧线上鳞就是从背鳍起点处的一片鳞斜数到侧线鳞的一片鳞,这可是鱼类分类上的重要依据。”钟俊生边画边解释,不一会儿,鱼儿就在平面上被“解剖”了。餐厅里,如何区分上桌的是大黄鱼还是小黄鱼,钟老师告诉大家,侧线上鳞就能“自证”——小黄鱼的侧线上鳞约5-6片,而大黄鱼则有八九片。

“每种鱼都有独特的形态特征,鳍条数、鳞片数都比较稳定。”他介绍。

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也在白纸或Pad上跟着学。钟俊生走下讲台,一一指导学生们的笔记。“你画的鱼鳍位置不太对,比较靠后了,按照鱼类分类地位的高低,它应该更往前。课后你可以到鱼类标本馆再看看。”

“终于不是面对屏幕上冰冷的文字了。”张晓雯是该校海洋生物专业的大二学生,课后走进了鱼类标本馆。“钟老师要求我们在上课前先到这里来‘预习’一下,课后还来‘复习一下’,才能感受到鱼类分类的魅力所在。”由于之前都是线上上课,这门功课的“实地观摩”到今天才得以完成,看着眼前装满标本的玻璃瓶,她仿佛看到了老一辈鱼类学家躬身耕耘的身影。

上海海洋大学鱼类标本馆由著名鱼类学家朱元鼎于1952年创建,目前拥有标本2千多种,是国内品种最多、最齐的鱼类标本馆之一。除了各式鱼类标本,最吸引学生们的,是一张张泛黄的图纸,画纸上的鱼儿呼之欲出。

“老一辈的鱼类学家们的科研条件有限,相机也没法完全记录鱼的形状特征,所以他们大多采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记录特征时求全求真,测量长度、计算比例,甚至连鳞片数、分布密度都要一一对应。”钟俊生介绍。张张鱼图不仅体现了精湛的绘画技艺,也在潜移默化中向年轻人们传递着严谨的科学态度。

“鱼类学还包括了实验课,过去几个学期只能通过视频的方式,现在可以手把手地教学生。课堂上讲的鱼类特征,学生可能学到了,但不知道具体位置在哪,线下实验课就可以帮他解开疑惑。”钟俊生表示。绘鱼图、制标本、作解剖……在线下课堂,“师傅领进门”的满满仪式感回来了,大学生们也将在菁菁校园实现鱼类学科研的启蒙。

该校教务处处长曹守启介绍,学校已有序完成了线上线下教学工作的衔接,整个校园全面恢复线下教学。本学期计划课程约2500门次,其中本科必修课程1600多门次,共涉及870多名任课教师。学生选课、学籍注册、转专业、专业补缓考、英语四六级加考等工作都在逐步有序进行中。学校还利用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等,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活动,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尽快回归校园。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标签: 如鱼得水 上海海洋大学 师傅领进门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