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上戏戏导班毕业作首进市场,沪剧“状元郎”何以拔头筹?

2023-02-16 09:59:04来源:新民晚报

不搞“花前月下”那一套,不唱才子佳人那几出。近日,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19级戏导专业的学生,以一出不走寻常路的毕业大戏——沪剧《假如我是状元郎》刷新了人们对沪剧的既定印象。有“追剧”数十年的老戏迷在剧中看到了沪剧久违的喜感,也有“被迫”捧场甚至听不懂上海话的新朋友被圈粉。

3月17日-19日,这出几乎以00后为创作班底、上戏和宝山沪剧团联手制作的学生作品将走入市场,将在中国大戏院连演三场。不少业内大咖在微博及朋友圈为这群孩子打Call,前辈们看中的不仅是初生牛犊的他们对戏曲的勇敢探索,更是包裹在精心设计的桥段、别具巧思的编排后那片对戏曲的赤诚。


【资料图】

把问题留给观众


《假如我是状元郎》的编导团队大部分是00后,他们以新奇的思维模式、多元的表达方式,突破了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在主题立意和人物塑造上别具一格。

《假如我是状元郎》以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异文录:姊妹易嫁》为蓝本,并借鉴传统吕剧《姊妹易嫁》进行了二度创作。故事描写了在大婚之日中新娘、新郎、状元、穷书生和姊妹等身份与关系错综复杂的转变,毛纪落榜而归当何去何从,素花临时变卦张家又该如何收场,媒婆乱点鸳鸯谱,这份姻缘变成一场闹剧……

因不想简单演绎一出“嫌贫爱富”的批判戏,同学们在老师宋捷的指导下将剧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几乎80%的台词都是重新创作。编剧周雅怡直言,很多时候“物质”和“爱情”确实难以两全。富家女不愿嫁穷书生,就是“嫌贫爱富”?以这样的标准来评判,会不会有道德绑架的嫌疑?剧中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将问题留给观众。

将“吐槽”埋在词里


在保留了传统戏曲一桌二椅的同时,“状元郎”的舞美设计讲究“生活的质感”,整个舞台作极简处理。大面积不规则的线条代替了传统的山水画卷和大户人家的场景,勾勒出古典漫画风格。灯光设计时而用黑白灰展现想象空间,时而绚丽得让人仿佛置身时尚秀场。

“如果说传统戏曲表演看的是角儿,我们的舞美希望能在突出表演的同时,也让表演能和谐融入整个舞美画面中。”为舞美设计提供灵感的陈浩然,同时也分担了部分舞台监督的工作。“我们希望舞台呈现的画面如同散碎的漫画。而与舞美格调相一致的,还有演员略带夸张的表演。”陈浩然直言,剧中摒弃了一些戏曲程式化的动作,比如穷书生中状元后的台步,改换成亮靴底的正步,显得意气风发。而剧中“富二代”的展现则借鉴了钟馗的表现方式。

当然,按照如今年轻人的观剧习惯,弹幕必不可少。剧中,对于那些过时的价值观和陈旧腐朽的理念的“吐槽”,也被巧妙穿插在台词中,借演员之口道出,让人忍俊不禁。此外,《泰坦尼克号》《大话西游》等电影经典桥段的“植入”,也让全剧充满喜感。

毕业大戏进剧场


“这是上戏从2002年建立戏曲导演本科专业以来,首部从学校走进剧场、走入大众视野,并进行商演的毕业大戏。”班主任吴汶聪自豪地告诉记者,这部创意迭出实验作品,在宝山沪剧团的倾力支持下,首度亮相就得到了很多业内专家的支持和肯定。不但如此,剧中反串媒婆的高圣洋也凭借在这台剧目中的出色表现,提前被宝山沪剧团录取。

《假如我是状元郎》由学生集体创作编导,以宝山沪剧团为演职班底。该剧能从学校走入市场,可以说是一次专业文艺院团和专业文艺院校深度合作的案例,也是探索沪剧艺术创新发展的一次试水。分文不取、鼎力相助,华雯看中的是新生代带来的头脑风暴、截然不同的视角以及他们赋予沪剧的崭新气息。

以专业院团的能量帮助一群尚未毕业的学生导演,将一部实验沪剧落定并推向市场……华雯的初衷很简单:“沪剧原本就是个年轻的剧种,在如今观众细分、受众垂直的情况下,我们如何为沪剧寻到当代观众,是每个沪剧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决定参与这台毕业大戏时,华雯带领剧团首度尝试创排的沪语话剧《雷雨》刚刚完成二轮演出,对于专业沪剧团去搞沪语话剧这件事褒贬不一,但她不在乎:“沪剧要在这个时代活下去,我们就要不断探索、求新求变,台上的这群孩子带给我最大的感动就是他们的不拘一格,他们将自己的思想和创意投注在戏里,也让我看到曾经的我们对戏曲一往情深。”(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标签: 姊妹易嫁 嫌贫爱富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