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村民集中“上楼”,宝山乡村振兴“提速”!_当前信息

2023-02-15 08:49:32来源:上海宝山

每天清晨天一亮,宝山区罗泾镇新苗村村民汤大德就要去距家500米开外的工地绕一圈。不停歇的桩机声里,收藏着他对养老生活的新期盼。

不久前,宝山区罗泾镇06-05地块征收安置房正式奠基,该地块可提供1048套住宅,将于2025年下半年交付。建成后,能基本满足该镇动迁村民的安置需求。考虑到老人等特殊群体在外租房过渡困难,罗泾镇还腾出部分现有房源让村民提前入住。至此,以镇为单位推进的,长达近十年、涉及近5000户村民的大规模动迁将画上圆满句号。


(资料图片)

放眼上海,市郊共拥有33769个自然村,其中10幢住宅以下的小型自然村占比超四成,村民住宅亟待归并整合。不过,在不少人看来,简单的集中“上楼”不是唯一方式,改造中应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因户施策。根据相关文件,今年起,上海将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三高两区”(高速公路、高铁、高压线沿线以及生态敏感区、环境综合整治区)范围内有意愿农户的相对集中居住。特别是,鼓励支持以街镇为单位成片整建制推进,为乡村振兴释放新活力。

“生活真的大变样了”

老汤一砖一瓦亲手建起的老宅,就是安置房所在地块。这里地处宝山区西北部,与崇明岛隔江相望。优质的水土资源,令其成为远近闻名的“粮仓”。汤大德双手布满的老茧,就是数十载与稻田打交道留下的痕迹。

家家务农,不愁吃喝,但前景也有限。眼看毗邻乡镇纷纷启动新一轮城镇化改造,罗泾镇也亮出新市镇计划。汤大德所在的新苗村被划入其中。

告别老宅,汤大德心中也有不舍,但更多的还是对养老新生活的心动。老宅是一幢两层小楼,空间宽敞,但经年累月下难免需要小修小补。泥泞的乡村土路,每逢雨天成了女儿返家的阻碍。

动迁后,新小区直连沪太路,拐两个弯直上S7公路,S16公路(蕰川高速)也在规划建设中。“小外孙未来无论在哪里,回来都方便。”更让老汤心心念念的还有身份的转变,从村民到居民,养老金上涨,“生活真的大变样了。”

面对动迁,有人欢喜有人忧。

55岁的新苗村党支部书记,既是“村里老人看着长大的”,也见证着年轻人的成长。近三十载耕耘下来,村里没有他进不了的门。可即便是他,也在动迁改造时遇上了“硬骨头”。

这是一户有着4个儿子的家庭。当年小儿子被过继给亲戚,父母对此很愧疚。分房时,父母希望将小儿子的那份算进来,却遭到其他孩子的反对。按照农村习俗,过继的子女、出嫁的女儿不再拥有住宅的继承权。但若谈法,4个儿子拥有平等的继承权。

僵持不下时,徐敏邀来驻村律师。反复沟通下,最终方案获得认可——小儿子获得19%、其他3个儿子各获27%的继承权。“大家各让一点,法理、情理我们都看,不伤面子和情分。”定期上门普法的驻村律师厘清了情与法,跨前解决了家庭共有财产纠纷。

物色更多实惠小店入驻

再次推开王老伯的家门时,新苗村党支部书记不仅拿来了过渡期的房源清单,还包括新建社区的房型图,提前来听建议。希望阳光多点、次卧大些……老人们的心愿被一一收录在最新设计图里。

不仅是住宅,类似的贴心考量还延伸到周边配套。同步规划的逾4000平方米菜场,应居民需求在智能化上“减配”,在平价上花力气。未来,这个家门口的菜场将通过减少场地租金、引入村集体资产运营公司等方式,供应更多平价菜。同时,物色更多裁缝店、理发店等进驻菜场。

设计图上,菜场、幼儿园2个人流高峰地的中间,安排有一个公共绿地。罗泾镇副镇长说,公共绿地在设计时采取多轴线、多动线,就像绿色缓冲带,更好“吸收”高峰客流。

“虽然老宅不在了,但老邻居未来还在同一个小区,周边还有新菜场、幼儿园,带小外孙更方便了。”对于新生活,老汤内心满是憧憬。

标签: 村党支部书记 公共绿地 获得认可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