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一线直击:“阳康”医护加快返岗,家庭医生守护社区一线

2022-12-27 12:11:17来源:浦东发布

“阳康”后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只要还没“阳”就守在诊室或仪器前;在发热哨点的临时诊疗间做居民健康“守护人”……随着感染人数上升,上海各级医疗机构正全力以赴,保障群众就医顺畅。来看新华社的报道。

“阳康”的医护已经返岗

早上7点查房,对病人及时进行医嘱处理;去发热门诊了解每日情况;上午回门诊室,接诊新的病人;下午3点开展危重病人多学科会诊(MDT),一直忙到晚上7点回家……


【资料图】

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感染科主任马雄“阳康”返岗后的一天。

马雄记得,自己是在12月12日密接了阳性感染者,随后确诊。15日出现多种症状,服药后有所缓解。16日至18日三天连续抗原或核酸检测阴性后,19日一早返岗。

连日来,仁济医院发热门诊量一直居于高位。截至12月22日,仅东院发热门诊一天最高接诊745人次。

“这些病人中,大多是阳性感染者,病情有轻有重,一些阳性感染者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会被收进感染科病房。针对不同患者要结合既往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个体化救治,所以我们每天下午都会组织MDT讨论病例。”马雄说。

随着医院就诊量急速上升,不少医护人员陆续确诊阳性,很多医院各科室都出现人手紧张的情况。为保障各科室正常运转,一批“阳”过的医护人员已经在康复后第一时间返岗,投入到一线工作中。

家庭医生全力奋战在社区抗疫一线

“只要还没‘阳’,就守在诊室里或者仪器前”,家庭医生们正全力奋战在社区抗疫一线,当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12月21日7点50分,闵行区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浦锦的家庭医生龙永术正在全科诊室接诊,前来问诊、配药的居民接连不断。10点刚过,龙永术接到电话,发热诊室的患者较多,让他前去增援。龙永术穿戴好防护衣物和装备,赶往发热诊室。

12月19日,上海启用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热诊间共2594间,进一步方便广大居民发热就诊需求。浦锦是上海第一家设置发热哨点诊室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天就接诊了80多人次,12月20日的接诊量超过200人次。

发热室来了一位身着保安制服的50多岁的大叔,他自述前一天夜里开始发烧、咳嗽,在登记处抗原检测为阳性,体温38摄氏度。龙永术又询问了他的一些具体病史,开具了解热和止咳的药物处方,并叮嘱道:多喝水,休息好,才能尽快康复!

下午1点半,由于外科的同事感染了新冠病毒,正在居家隔离,龙永术继续接替,坐诊外科门诊。

龙永术签约了1100多位居民,其中不少老年居民有慢性病。他一天要接十几个电话,对于居民的问询,他都一一细心回复。“大家信任我,我就尽力而为,保护和帮助他们,家庭医生就是干这个的。”龙永术说。

当前,各级诊疗机构压力骤增,基层也在想方设法,为百姓尽可能提供更多家门口的服务,一些核酸检测亭、党群服务中心变身“发热门诊便民点”,分流诊治普通发热患者,有效缓解了大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压力。

全力保障120生命热线畅通

作为连接患者与各大医院之间的桥梁,上海市青浦区医疗急救中心承载着较往日更为繁重的转运压力。

根据患者来电进行分流,120车辆集中力量救治急危重患者,补充属地街镇的专班转运非急救患者;压缩轮休时间;培训后勤人员及志愿者充实调度队伍……确保重度减员下能顺利开展工作。

朱莉是中心信息调度科科长,已连续加班加点半个月,很快她也出现了感染新冠病毒症状。考虑到单位具备一定隔离条件,她选择将自己隔离在科室,继续坚守。

每次电话铃声响起,朱莉神经就开始紧绷,她要迅速记录并完整发出清晰指令,还要时刻跟踪急救车行驶的轨迹,直到患者正常上车为止。“最难熬的是出现症状后嗓子疼。”朱莉说,对于调度工作而言,24小时的电话不断,一天说话量往往是普通人一个月的总量。“尽可能多坚持一段时间,和其他同事‘接力’完成工作。”

感染康复后第一时间返岗;压缩轮休时间;将发热诊间前置……此刻医疗系统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也希望大家能对医护人员多一点宽容和关爱。

周琳 袁全 刘颖

标签: 家庭医生 发热门诊 医护人员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