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 > 正文

焦点速递!观车 · 论势 || 市场承压更考验车企韧性

2022-12-27 05:48:48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资料图片)

“金九银十”成色不足、年终“翘尾”或难以实现……临近岁末,车市承压问题更为凸显,引发行业关注。  销量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车市面临的压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汽车销售232.8万辆,环比下降7.1%,同比下降7.9%。为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调了全年预测销量目标至2%。同时,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11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5.3%,同比上升9.9个百分点,环比上升6.3个百分点,库存滞留资金已经大于流通资金,终端市场负重前行,步履维艰。  当前车市承压的原因多样,不一而足,疫情带来的多维度冲击是第一主因。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疫情冲击汽车消费市场,终端市场表现疲软,也导致供给端节奏放缓。而且,占市场主要份额的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锐减,11月销量为114.7万辆,比上年同期减少48.3万辆,环比下降16.8%,同比下降29.6%。尽管从6月开始的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对稳定车市增长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但下半年的疫情依然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而使车市自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金九银十铜十一”的环比下降特征。  车市承压,库存增加,不仅使销售端成本上升,资金流转变慢,也必然沿着产业链条向上传导至车企,导致生产节奏和新车推出节奏放缓,抬高车企生产成本及运行成本。通常情况下,产量越大,单车成本越低,车市销售终端不畅,必然会减少产量,抬高生产成本。因此,车市遇冷,对车企是巨大的挑战和考验。企业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并通过多措并举降本增效,多管齐下应对挑战,尽最大限度缓解现实压力,渡过车市“寒冬”。  首先,车企要深入挖潜,降低运营成本。车企遭遇来自市场的外部挑战,第一时间应该眼光向内检视企业内部管理,从管理规范、运行环节、工作流程等方面,减少不符合规范和效率低下的环节,削减冗余,提高工作效率。实际运行中,有的车企优化管理程序和管理岗位,减少叠床架屋式的重复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能,并在生产、工艺、质量、供应、销售、物流等方面持续优化,提升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其次,深度调研市场,强化车型设计。每一款车型都有对应的消费群体,车型设计与市场营销也要有的放矢。车企要在深入了解消费群体需求的基础上,在车型设计上更有目标导向,减少同质化竞争,寻找差异化竞争之道,在细分领域打造爆款车型,这不仅体现了车企的市场洞察力和设计能力,也是提高市场销量的重要秘诀。  再者,靠科技创新来破解现实难题。如今,汽车在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方面持续加速,产品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就迫切需要集中更多创新资源来提升车辆“新四化”水平,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科技感”需求,从而提升销量。同时,汽车设计和生产也需要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从工业互联网、数字技术与软件的应用,到自动化流水线“无人车间”、“黑灯工厂”,在“技术为王”的潮流下,着力提升技术领先程度,也就意味着提高生产效能,降低运行成本。  此外,积极做好各方面的预案,防范供应链等市场风险,也是车企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在当前全球疫情风险尚未彻底消除、国内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之际,“缺芯贵电”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供应链生产、运输、价格等多方面的市场风险依然存在,车企只有更妥善地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有备无患,解除后顾之忧。  对于车企来说,只有在经历市场“寒冬”的磨砺后才能体现企业的成长性和竞争力。因此,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车企既要有长远目标、既定规划,也要结合市场变化作出积极调整,提升韧性,以迎接车市的下一个春天。

标签: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