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 > 正文

观车 · 论势 || 5年巨变 刮目相看

2022-03-17 09:40:51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5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全国两会以每5年为一届,我国国民经济计划也是规划5年。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这5年中,笔者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5年中,“新能源汽车”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屡次提及的重要词语,也是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最多的话题。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终于迎来了质的飞跃:2021年产销双双突破350万辆,同比均增长约1.6倍;市场渗透率达到13.4%,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可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从政策驱动开始迈向市场驱动。

发展新能源汽车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但长期依赖政策扶持,产业不可能做大做强。为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从2016年开始,我国实施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并于2017年启动补贴退坡政策,既呵护了新能源汽车的成长,又要求产业自身不断培育“造血”机能。总体上看,政策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补贴逐年退坡,销量却在稳步上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

政策的扶持不仅刺激了产销量上涨,更缩短了我国汽车产业在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如在动力电池领域,我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更是成为全球动力电池“领头羊”,这种现象在传统汽车领域从未有过。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让“建设汽车强国”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逐渐成为现实。5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研发出多项领先全球的技术,比如CTP技术、无钴电池、掺硅补锂等。宁德时代在德国建设电池工厂,比亚迪在日本、美国、巴西等建设工厂,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强。除了锂电池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外,我国在前瞻技术研发上也取得了突破,比如蔚来汽车已尝试使用半固态电池。

产业的技术进步同样反映在标准体系上。5年来,我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中有了较强的话语权,这与传统汽车时代完全不同。中汽中心检测认证事业部总工程师王芳告诉笔者,如今国际动力电池标准有相当一部分完全采用中国标准,背后彰显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实力已被世界认可。

这5年,扩大开放、资质审批“开闸”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搅动了一池春水。一批富于进取的造车新势力,带来了有别于传统造车理念的新思维、新理念,为汽车行业增添了活力和转型的动力。经过大浪淘沙,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既有特斯拉的强势来袭,又有“蔚小理”等我国头部造车新势力初露锋芒,还有传统车企的奋起直追,以及百度、小米等新一轮造车势力高调进场。在技术路线上也更加开放,国家听取了行业代表委员的呼声,政策给了产业和技术更多的发挥空间,如今呈现出纯电动、混合动力、增程式、燃料电池等多种路线并行的态势。

多年来,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就是充电难。在两会代表委员们连续多年的呼吁下,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5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车桩比已达到3:1;换电模式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消费者的充电焦虑。

在政策扶持、产品技术水平提高、充换电基础设施完善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市场也给予了积极回应。5年来,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当初鲜有人问津到如今一车难求,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已超过20%。5年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新能源汽车款式少,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很多都是由传统汽车改装而来;如今,新能源汽车产品越来越多,还有智能化等高科技加持,登上公告的几乎都是新平台开发的全新车型。

以上这些都是可喜的变化。不过,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报废的新能源汽车数量逐年增长,退役动力电池数量也将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当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784万辆之后,解决电池回收问题变得更加急迫,然而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还存在很大问题。好在这已被行业所关注,“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也被写入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希望这一问题能早日解决,真正让新能源汽车做到全生命周期“绿色”,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对于笔者来说,通过观察这5年的发展,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我国新能源汽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这种变化让汽车人建设汽车强国更有底气。

标签: 刮目相看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