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证券 > 正文

前三季度外贸增长22.7%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高进口值 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

2021-10-14 07:01:56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前三季度外贸增长22.7%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高进口值 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幅明显)

海关总署10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3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2.7%。其中,出口15.55万亿元,增长22.7%;进口12.78万亿元,增长22.6%。与2019年同期相比,中国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增长23.4%、24.5%和22%。

中国进出口已连续5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但今年一、二、三季度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29.7%、25.2%和15.2%,呈现逐步回落态势。

一方面,由于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外贸量稳质升的发展态势有较好支撑。另一方面,全球疫情起伏不定,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中国外贸发展面临国际海运价格高、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部分地区用人成本高等不利因素影响。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考虑到2020年外贸高基数的影响,今年四季度进出口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外贸总体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全年仍然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进出口规模持续提升

李魁文分析,当前支撑中国外贸增长的因素首先是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以及国家外贸稳增长政策效果持续显现。

其次,全球经济和贸易有所回暖,国际市场需求增加利好中国出口。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国、欧盟、非洲出口增速均超过20%,对拉丁美洲出口增速超过了4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为5.9%,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增长10.8%。

此外,他强调,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成为推高进口值的重要因素。截至10月中旬,反映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路透CRB指数相比去年底累计上涨超过40%,相比去年的最低点涨幅超过130%。

同时,李魁文指出,虽然季度进出口规模逐季抬升,但增速逐步有所回落。今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分别为8.51万亿、9.59万亿、10.2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7%、25.2%和15.2%。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分析,年初疫情导致外贸企业没有复工复产,拉低整体基数,第二季度复工复产后缺少订单,直到第三季度才基本恢复。总体上看,虽然进出口规模“步步高”,但基数效应导致外贸增长幅度“步步缓”。

从月度看,9月份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长15.4%,增速较8月份回落了3.5个百分点。

“9月份外贸受到的压力尤其突出。”白明指出,9月份外贸受到来自航运物流价格持续上涨、企业限电限产、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增速有所放缓。同时,考虑到2020年外贸高基数的影响,他预测,今年四季度进出口增速可能有所回落。

大宗商品进口量减价涨

针对电力和煤炭的供需偏紧,部分外贸大省9月份出现拉闸限电、停产限产情况的问题,李魁文回应,目前已关注到相关信息,也注意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包括能源产品的有关情况。关于这些情况对中国外贸进出口所产生的影响,正在持续观察关注和进行分析。

白明认为,将限电限产视作“争夺外贸定价权的一步大棋”的说法过于牵强,但部分外贸企业有可能会因限电限产导致错过订单交付期,影响到下季度订单的稳定性,同时在煤电联动的价格机制影响下,限电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煤炭价格的波动。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进口煤炭23039.6万吨,同比下降3.6%,累计进口金额1362.1亿元,同比增长16.3%。

除了煤炭,部分大宗商品进口也出现量减价扬的情况。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口货运量为24.3亿吨,减少0.5%,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进口价格同比上涨11.3%,其中,铁矿砂、原油、铜等商品进口均价的涨幅均超过30%。

具体来看,进口铁矿砂8.42亿吨,减少3%,均价每吨1159.8元,上涨67.5%;原油3.87亿吨,减少6.8%,均价每吨3082.5元,上涨32.8%;铜401.9万吨,减少19.5%,均价每吨6.04万元,上涨37.9%。

李魁文指出,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呈现快速上涨态势,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和贸易需求从疫情中恢复性增长、全球流动性量化宽松、部分发达经济体采取财政金融强刺激政策,以及投机炒作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增长,是供给受限、流动性过剩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宗商品进口出现量减价扬的情况,说明目前中国在大宗商品上对外依赖程度减小,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国内企业正开始逐步适应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对价格的反应更加主动。

同时,他以铁矿石为例,尽管价格出现上涨,但仅为去年最高价格的一半左右,仍相对较低。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部分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及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对全球生产、外贸可能产生外溢效应,但外贸强劲表现一定程度缓解了内需放缓压力,第三季度经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四季度受基数效应,部分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国内进口可能继续呈现量减价增走势,但预计放缓幅度温和。

航运价格居高,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加

李魁文在会上表示,由于境外疫情的反弹,导致部分境外港口拥堵严重、国际物流供应链不畅、船舶运行效率和空箱周转率大幅下降,导致相关的航线运力紧张,供需失衡,近期有关部门已经作了大量工作缓解运力紧张局面。

上海航交所的集装箱运价指数显示,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相比上期再涨51.15点,报收3271.70点,再次刷新历史新高,而在去年5月,这一指数不到850点。

白明表示,外贸航运市场的大幅涨价对于外贸中低附加值的产品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原本靠薄利多销的传统出口产品正逐渐被居高不下的运价所淘汰。

李魁文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出口机电产品9.15万亿元,增长23%,高出整体出口增速0.3%,占出口总值的58.8%。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汽车分别增长12%、14.4%、107%。医药材及药品增长108%,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仅增长9.5%。

白明分析,汽车、医药等产品的高附加值克服了航运价格上涨的不利影响,相较之下,附加值较低的零部件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随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疫情得到控制,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订单还将进一步转移。

此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运力紧张、运价高企的现象是全球性的。商务部已会同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单位,在增加集装箱供应、提升海运运力、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地方也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航运服务保障,帮助企业降本减损。

白明指出,达飞海运、赫伯罗特等航运巨头已明确表示在未来几个月内不会进一步上调市场即期运费,全球海运的区域性运力不平衡带来的集装箱结构性短缺,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盲目投入必然会导致运力过剩。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