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我和休宁的故事|张志健:大山深处的燃灯者 全球报道

2023-05-11 10:05:24来源:新民晚报

每一个童年都值得被照亮,每一个梦想都会闪耀发光。张志健从大山里走出来,又回到大山里去,创办“行益课堂”为山里的孩子点燃一盏灯,照亮前行的路;为山里的老人制作一张合影,留下“最美夕阳红”。


(资料图)

天行健,君子乐善助人。他守护着大山,守护着大山里善良的梦。

20年前,张志健从休宁县源芳乡参军入伍,村里的老支书很激动,一大早就赶到张家为其送行。

临行时,老支书紧紧攥着他的手说:“山里的娃,能走出去,不容易。就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要记着家,山里的家。”

从军十二年,老支书的话,一直萦绕在张志健脑海中。

2016年,张志健退伍归来,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休宁家乡。他没有直接回自己家,而是沿着山头,挨个村子走访,看看家乡的一草一木,看看家乡的父老亲邻。

休宁县位于安徽省南端,是新安江源头,属于皖南山区,山林密布,河谷纵横。山里分布着零零散散的村庄,小的村子只有五六户人家,大的村子也不过百十户。

张志健回乡时,独自驱车遍访各村,发现每个村里仅剩下老幼弱小。年轻人都外出谋生了,去上海、去广东,做生意、打零工。因此村里剩的:老的老,小的小。

张志健办“行益课堂”照亮山里的童年

有一年暑期,张志健在村里发现,有个读三年级的小女孩名叫张灵蕴(化名,下同),父母在其四岁时就离婚了。父亲带着儿子去广州了,剩下张灵蕴跟着年迈的奶奶在家生活。

张灵蕴眼睛不好,瞳孔偏移斜视,当地的小朋友都喊她斗鸡眼。

同村的孩子三五一群地踢毽子、跳绳,而张灵蕴则是远远的抱着一个脏兮兮的布偶看着,也不靠近。

张志健去询问张灵蕴为何不和她们一起玩,还没等走近跟前,她就吓得撒腿跑回家里了。

张志健找到她奶奶询问,奶奶对此事完全不知情。奶奶家里的农活忙不完,采茶、砍毛竹、还要喂养鸡鸭家禽。

照顾张灵蕴吃饱穿暖已是倾尽所有精力,更别提如何引导小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了。

后来,张志健又走访其他小朋友,得知她们不愿意和张灵蕴玩,一是嫌弃她穿着破旧;二是不喜欢她斗鸡眼。

张志健很震惊,但是他没有直接教育这些孩子什么样是对,什么样是错。回家后,一晚上翻来覆去,想着如何去开导他们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尽管山区家庭的现状,一时改变不了,但是至少可以让她们精神世界充满欢乐。

张志健回想起小时候,他叔公在暑假期间办的补习班。

那时候,张志健也只有七八岁,家家户户都很贫苦,但是他们的童年却很快乐。

叔公读过很多书,经常给孩子们讲历史故事,他在暑期腾出一间杂货屋子,拉几张桌子,几把凳子,让左邻右舍的孩子,集中起来写作业、听故事。

张志健提起叔公的暑期班,像是打开了童年欢乐世界的大门。

班里五六个孩子,写完作业,一起到田野里捉蚂蚱、到浅滩捉鱼虾。叔公还带领他们去认识山里的花草树木,厚朴、云香、重楼等等,都是那时候记下的。

张志健想效仿叔公,重开暑期补习班,不收费,为的是给孩子们一个快乐成长的平台,填补学期与学期之间的空档。

刚开班的时候,没有孩子愿意来,家长也不感兴趣。

张志健开始给游说家长承诺,中午提供免费的午饭。于是孩子从一个到两个慢慢地多了起来。

张灵蕴也来了,奶奶送来的。她穿着一个灰绿色的短袖,许是多次搓洗的缘故,后背上有米粒大小的破洞;一双运动鞋,很厚,像是冬天穿的,由于没有及时清洗保存,鞋边都是霉点。

张志健牵着张灵蕴走到座位上,开始辅导她们的暑期作业,并给她们讲述休宁的故事,休宁历史上出了很多状元……慢慢地这几个孩子,对这个小班级产生了兴趣,不大点儿教室,欢笑频频。

第二天,张志健到张灵蕴家里回访,带了一件蒲公英纹饰的裙子,和一双带扣凉鞋。

张志健告诉张灵蕴说,这是她昨天作业满分,给予的奖励。

张灵蕴依偎在奶奶身后,偷偷地看着张志健,也不敢去接新衣服,也不会表达谢意。

不过,这次张灵蕴主动跟着张志健一起回到了辅导班。

张志健的辅导班名声越来越大,许多偏远村庄的家长,也把孩子送来托教。

班里陆续热闹起来,俨然像个小学了。

张志健给这个辅导班取名为“行益课堂”。

在暑期结束前,行益课堂举办了一个欢乐会。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个节目,唱歌、跳舞、说唱……任由自己发挥,重要的是敢于走到台前,大大方方地展示自己。

张灵蕴也报名了。那次欢乐会上,张灵蕴唱了一首歌《隐形的翅膀》收到了同学们的很多掌声。

有个活泼的小男孩,采了一小捧山花,在张灵蕴谢幕时,送给她。

张灵蕴既害羞又激动,脸通红捧着花急匆匆地回到了座位上。

从那次暑期欢乐会之后,张灵蕴的性格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在村里,还是在学校,她都会勇敢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同学们也不再以其外貌缺陷而歧视她,相反她唱歌方面的天分,还吸引了许多玩伴。

“老师不但要制止小孩子之间的歧视,更要培育一个自信的童年。”第二年的行益课堂,张灵蕴主动过来,她不但是一名行益课堂的学生,还以一名“学姐”的身份,给低年级学弟学妹辅导功课。

行益课堂,像是一盏会发光的灯,照亮每一个欢乐的童年。

张志健让山里的“夕阳红”长红

张志健开办“行益课堂”期间,走访孩子家长时,发现了另外一个现象:村里的老一辈人结婚一生,却没有夫妻合影的照片。

尽管现在很多子女都有手机,随时都能拍照,但是也仅限于留存在手机中,并没有刻意去打印出来。

张志健有个相机,在给孩子拍摄活动花絮时,偶然间拍到一个奶奶接孙子的图片,奶奶当时笑得很开心。

张志健打印活动图片时,也把这位奶奶开心时的瞬间,打印出来了,并送给她本人。

奶奶接到图片时,很开心,竟然留下了眼泪。她叫汪张氏,今年70多岁了,没有自己的名字,更别提自己专属的写真了。唯一一次拍照,还是办理身份证时。如今见到自己的影像留存,难免热泪盈眶。

她和张志健商量,愿意出钱,请再为她和老伴老汪合拍一张。

老汪在院子里码柴垛,听说出钱,死活不同意。他说,花那个钱,有啥用。

张志健答应了请求,并告诉她们不花钱,免费的。

老汪半推半就地跟汪张氏坐到一条长凳上。

两人坐得开,中间至少还能再塞下一个小孩子。

张志健示意这老夫妻俩,往中间靠拢,手牵着手。

老头不愿意动,老太却慢吞吞地移动了巴掌宽的距离。

小院里,指挥拍照的声音,吸引了邻居们来凑热闹。

有几个人起哄说,老汪两口子,赶时髦拍婚纱照了。

老汪越来越不好意思了,离座要罢拍。

被孙子小汪堵住了,推搡着又回到了长凳上,不过这次离老伴距离近了,两人胳膊贴着胳膊。

张志健偷偷地给小汪下命令,逗笑爷爷奶奶。

小汪不辱使命,在爷爷奶奶对面,一会扮鬼脸,一会学猫咪叫,老汪俩人乐开了花。

张志健瞅准时机,抓拍了汪氏夫妇笑得最开心的一张。

第二天,张志健就赶工打印出来了,并配上一个喜庆的相框。

老两口开心地坐在屋前长凳上,灰白斑驳的墙壁作背景,映衬着夫妇俩花白的头发,灿烂的笑容,就像那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张志健被这笑容沁润了心房,他沿着村子给这些老年人拍合影、拍写真。

同年寒假,一个春节,为全乡100多对老人留下夕阳红合影。

张志健说,笑容会传递,爱也一样。

山里的“灯火”照亮童年也温暖青年

张志健的行益课堂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媒体关注,课堂的基础设施也逐渐走向现代化。教室里,有多媒体投影、有音乐器材、有小型的演出舞台、还有社会各界捐赠的图书。

随着行益课堂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来自各大院校的大学生主动报名前往当志愿者。

王振立是黄山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看到有媒体报道张志健千里走单骑为山区学生募捐医疗费、创办山区行益课堂、拍摄夕阳红合影等等公益故事,心怀崇敬。

大一刚结束,王振立没有回老家,也没有像其他学生到外地旅游,而是与张志健联系,申请到行益课堂担任大学生志愿者。

王振立来到行益课堂后,给孩子们辅导作业,讲故事,劈柴烧饭,所有能做的工作,他都积极承揽。

王振立还牵头带队组织了行益课堂的研学活动,与当地的博物馆联系,带着孩子们感受传统徽墨制作技艺、植物染工艺、徽菜的历史等等。

王振立大学四年,四个暑期都在行益课堂担任志愿者,这成为他求职履历当中最添彩的加分项。

“我写简历时,把四个暑期做了哪些事情,实事求是地誊录上去。”一家上市公司的HR看到后,主动提供工作机会。

当时那位HR留言说,一个怀揣着光和热的青年,今后能与其共事,一定会被温暖。

除了王振立,还有赵明路、胡璇之等等,这些曾经在张志健那里擎举“火炬”的志愿者,后来都在社会各个领域发光发热。

有时,他们还带着社会各界资源,回到休宁行益课堂,开展支扶活动。

在张志健看来,重要的是他们把行益课堂的公益精神,传递到了社会各处。

资助山里孩子,照顾孤寡老人,学习雷锋见行动;两次千里骑行,横穿三省募捐,风餐露宿无怨悔;创办行益课堂,定格夕阳美照,兵心依旧向阳开。他是行走的“火炬手”,他是山里的“燃灯者”,他是孩子们口中的张老师,他是村邻心中的兵支书,十多年来公益路漫漫,系列善举益行获好评。张志健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安徽省优秀退伍军人”等称号。

谈及未来,张志健说:生命不息,公益善行不止。乡村振兴的希望在年轻人肩上,就在那一簇簇闪烁的灯火中。

刘浩

标签: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