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环球看热讯:湘君:我需要脱鞋吗

2023-04-05 14:52:48来源:新民晚报

前两年闺蜜带美国男朋友回上海见家长。看着闺蜜“金鸡独立”艰难脱靴,男友不解地问:“你的鞋子不舒服吗?”闺蜜说:“我们习惯进门换拖鞋,穿着鞋走进来的客人是不礼貌的。”男友瞪起眼珠子:“拖鞋有味道,不卫生,换鞋又麻烦,让客人进屋脱鞋更不礼貌。”两人站在门口爆发了一场辩论,若不是闺蜜父母闻声而来,差点不欢而散。

在中国,进门脱鞋是件很要紧的事,小则代表一个人的素质,大可上升到礼仪。《礼记·曲礼上》记载:“待坐于长者,屦不上于堂,解屦不敢当阶。就屦跪而举之,屏于侧。”从中可以看出两点:一、“脱屦”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二、古人在登堂入室时需要脱履,表明客人对主人的尊敬之意。

大多数中国人将“进门换拖鞋”视为条件反射,外国人可不这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笼统来讲,从纬度方向,寒带和热带国家多数会换鞋,中间温带情况复杂些。在北欧那些寒冷多雪的国家,拖泥带雪的鞋直接进入室内很不卫生;内外温差大,一双鞋不能适应两种温度;为了保温,大多数人家会铺设地毯,拖鞋或光脚显然更利于保护地毯。同理,近赤道的东南亚国家气候炎热,只求凉快,进门换不换拖鞋不重要,光脚最自在。

以经度划分,东方人爱换鞋,西方人不脱鞋。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来自住宅文化:东亚传统建筑低矮,生活起居都在地上,所以产生了玄关的概念,专门用于脱鞋;欧洲自古以来石造建筑比较发达,比如城堡、宫殿等,因此没有必要进门换拖鞋;美国地大乡野,独立房屋居多,一般两层,底楼为客厅,饰以结实的木地板,方便穿鞋踩踏,在后院花园和房间之间也可以简单来回。

再有,就是文化习惯。

一向以自律优等生自居的德国人,回答很干脆:“作为一个爱干净的德国人,这根本不是问题。当我们走入一个房间(除非公共建筑),都会脱下鞋子,一定会的。”我认识的另一位老外朋友也证实了这个说法:“我在德国三个地区(阿沙芬堡、斯图加特和慕尼黑)总共生活了八年,在我去过的每一个家庭中,客人在进入门厅之前都脱鞋,主人也会递上Hausschuhe(拖鞋)。”

而随性散漫的美国人,被各大论坛和社交媒体誉为“穿鞋进屋的重灾区”。不仅进门不脱鞋,有时他们还喜欢把脚直接搁桌子上,衣服扔地上,蔬菜水果不洗直接吃。大多数美国人没有洁癖,让小孩跟狗在地里打滚,完全不觉得脏。相传,小偷就是根据门前是否有鞋柜或者一堆鞋子来判断“这肯定是华人的房子”。

对换鞋的不理解,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位初来乍到的男朋友,还有个更离谱的例子。

一位上海老太太将自己浦江边的房子租给老外,屋中装修上品,配置整套古董家具,连地板都是上好的花梨木。瞟了一眼老外45码的重型皮鞋,她心里抖豁:“进门要脱鞋子哦。”老外双眼圆睁:“不上床,不脱鞋。我的鞋子告诉我,它很难脱下来!”为了保护起见,老太太将所有的家具都拍照存证一一对应,一般家具清单只有简单一页,她整整打印了20多页,把“进屋前脱鞋”一条也写进了合同。本以为万无一失,结果还是百密一疏。老外倒是遵守契约,日日换鞋,但裤子出了问题。做清洁的钟点工阿姨一不小心,把他的裤子熨了个洞,这下麻烦大了。老外坚称:“我只有这一条正式的裤子,我需要穿着它去参加会议,没有它我出不了门。”他态度强硬要求索赔,吓得阿姨直接走人;他一口拒绝替他“送去专门店修补”的提议,令房东大为生气:“阿姨又不是我雇的。当初还不是看你一个人生活不易,一念之仁才帮你介绍的。”他跑去物业申诉,工作人员更是一头雾水;然后,他发动公司秘书书面投诉,还抄送一份给我这个临时翻译:“我不是要钱,只要我的裤子”……最终以房东赔了他一笔不菲的服装费了事。我猜想,其中一定积攒了诸多对“脱鞋”等等的不满吧。

再说回那位美国男朋友,“转正”之后渐渐品出各种门道来。劳累一天,穿拖鞋在家葛优躺多舒服呀;尤其是有了孩子,混血囡囡一边吃一边赤脚到处乱跑,把一盆炒面“哐当”扣在地上。美国奶爸拎着吸尘器火速赶往现场,想也不想抓起面条直接扔进自己嘴里。这个时候,他深刻地体会到,换鞋大有必要。每个地方风俗不同,每一种习惯的背后,都有它形成的必然原因。以后当他去不同国家出差,每次做客都会礼貌地问一句:“我需要脱鞋吗?”

不过——据说在上海养成的习惯,回老家不久就会恢复“原厂设置”,该换鞋的换鞋,不换鞋的照样踏步入室。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都回家了,不想为难自己的脚,也不愿委屈了自己的心啊。(湘君)

标签: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