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 > 正文

看热讯:前方“甜度”超标!5位成年肥胖者就有1人患糖尿病

2022-11-18 09:12:23来源:凤凰网甘肃

每5位成年肥胖者中就有一人患糖尿病

□新华社制图


(资料图)

刚刚过去的11月14日是第16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是“教育保护明天”。有研究表明:到2030年,每9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这不是危言耸听,糖尿病就在你我身边,对它的防治早已迫在眉睫。在一年一度的“联合国糖尿病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访兰大一院内分泌科专家,就糖尿病的诊断、预防和并发症危害等公众关切进行了了解。

糖尿病前期也要进行干预

患糖尿病的人那么多,那么,哪些人容易罹患糖尿病呢?兰大一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傅松波介绍说,首先,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超重人群易患糖尿病;其次,人口老龄化,精细加工食物及油炸油煎食物摄入过多,大鱼大肉、不爱运动,再加上久坐的生活方式也会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需要指出的是,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达20.1%,相当于大约每5位成年肥胖患者中就有一人患糖尿病,孕妇肥胖或者患糖尿病会使后代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

据介绍,我国采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尿、多饮、多食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或OGTT两小时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6.5%,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此外,糖耐量减低(IGT):指的是空腹血糖<6.1mmol/L和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但<11.1mmol/L;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L,及75g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这部分人群被称为糖尿病前期,也需要引起重视,进行干预。

有家族遗传史会增加

糖尿病患病风险

都说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倾向,那么,有家族遗传史的人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

傅松波表示,有糖尿病家族史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尤其是一级亲属患糖尿病者越多,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就越高。针对这些高危人群,应及早开始预防。

具体讲,如存在超重或肥胖,建议控制个体体质指数(BMI)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下降7%;超重或肥胖者人群每日饮食总热量应减少500-750 kcal;饱和脂肪酸(如过多的肥肉、内脏、动物大脑、蛋黄等)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每人每天食用盐的总量不超过5g;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至少保持在150min/周。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妇女在孕期更应避免营养过剩导致体重增加过快、肥胖。

糖尿病并发症危害极大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但并发症危害却很大。”傅松波告诉记者,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其中急性并发症死亡率最高,需要进行抢救,主要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常见于感染、胰腺炎、心肌梗死、突然停用胰岛素等诱发。

最常见的是慢性并发症,主要是人体的血管(大血管及微血管)、神经、器官等长期“泡在蜜罐”中,造成心血管、肾脏、眼睛、神经等器官损伤,形成一系列并发症,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治疗费用增加,致残,甚至死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

(兰州日报)

相关新闻

兰州日报:走出糖尿病前期 有这几个关键点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1年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第10版)》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1年,我国20至79岁的糖尿病患者达到1.409亿人,患病率达到12.8%。糖尿病前期人群比糖尿病的患者人数还要多,约为3.5亿。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人群还有机会恢复到健康状态吗?这部分人群如何控血糖?

血糖异常升高是不是得了糖尿病?

血糖升高能否成为诊断糖尿病的指标,这取决于血糖值是否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人为界定的,患者在糖尿病确诊之前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糖代谢异常、血糖指标异常等,这个时候还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我们把这个阶段叫做糖尿病前期。

一旦血糖值超过正常标准,这时最重要的是进行进一步的血糖检查,以判断究竟是糖尿病前期还是糖尿病。另外,也要关注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相关的一些临床表现,比如口渴、多饮、体重下降、容易饥饿,乏力,或者皮肤感染、损伤后恢复得非常慢。

糖尿病前期距离糖尿病还有多远?

糖尿病前期,其实就是个人的血糖值已经超出正常值,但是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果个人的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6.1毫摩尔每升,小于7.0毫摩尔每升,或者用75克葡萄糖做糖耐量试验,两个小时后的血糖值大于或等于7.8毫摩尔每升,小于11.1毫摩尔每升,这种情况叫作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有三种转归。第一种转归: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这一部分糖尿病高危人群复转成为健康人群。第二种转归:维持现有糖尿病前期状态。第三种转归:发展到糖尿病阶段。我国相关数据显示,如果糖尿病前期人群不进行相关的干预,20年以后,其中超过90%的人将发展成为糖尿病。

所以,糖尿病前期既是一个危险阶段,也是一个我们要应对挑战的阶段。如果干预得好,患者就有可能复转到健康状态。

糖尿病前期有没有明显的症状?

实际上,糖尿病前期很少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糖尿病前期人群一般不会出现糖尿病患者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症状,但是有一部分糖尿病前期的人会有容易饥饿的感觉,也有一部分人会感觉轻微的口渴,还有一部分人会感觉乏力。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最容易出现的临床表现,是进食量的增加以及午餐以后出现低血糖。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出生体重≥4公斤)生育史。糖尿病前期的人,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走出糖尿病前期,患者应该怎么做?

第一,良好的休息和睡眠非常重要。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身体激素。第二,要优化体重。肥胖带来的危害有很多,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血脂异常,嘌呤异常,尿酸异常等。肥胖还可以导致很多肿瘤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肥胖还可能带来骨关节、腰椎损伤、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等。第三,要进行合理的运动。我们每周要进行不低于150分钟的有效运动。运动方式可选择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柔韧性训练。

□兰州市卫健委 提供

兰州日报:晚餐吃得太晚 血糖可能会升高

晚餐不仅影响餐后血糖值,还直接影响第二天的空腹血糖。有糖友非常努力地控制晚饭的主食,精心设计菜谱,却很可能忽视了高血糖的重要“帮凶”——晚餐吃得太晚。

想降糖要改一下晚餐时间

权威医学期刊《糖尿病治疗》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晚餐吃得太晚,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种灾难;对一般人而言,在睡前4小时内禁食也是明智的。

研究发现,晚餐推迟会导致褪黑素分泌增加,胰岛素AUC(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了6.7%,葡萄糖AUC(餐后葡萄糖曲线下面积)升高8.3%。简单来说,就是晚餐时间越晚,胰岛素水平越低,血糖水平越高。这种关联具备合理性,因为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水平。

晚餐影响血糖有两个关键因素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吃晚餐的时间太晚,不仅影响血糖,还会增加肥胖、心脏病、消化不良等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那么,何时吃晚餐对血糖、肠道等比较友好呢?这里给大家总结出两个关键数字:

结合现代人的作息习惯,晚上5~7点是晚餐最佳时段,吃过饱、吃太晚都不利于消化和血糖。最好能在晚上7点前吃完晚餐,最晚别超过8点。如果你的时间安排不允许,也不要太接近睡眠时间吃晚餐。同时要注意,吃得越晚,吃得越少。

晚餐到距离睡觉的时间最好不少于3小时,这样才能给肠胃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吸收,但最晚也别超过8点。如果晚上睡得晚有饥饿感,可以在9~10点喝杯豆浆或牛奶,不够的话加点水果。这些食物的饱腹感都比较强,又容易消化,对睡眠和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

合理控糖晚餐饮食建议

一样的食物,不同的加工方法会有不同的血糖反应。比如粗粮细做、高温慢炖等烹饪方式,都会使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升高。所以,大家在准备晚餐时,注意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降低血糖生成指数。

以家庭自制面包为例。小麦粉面包的血糖生成指数约为70,但加入75%~80%的大麦粒后,做出的面包血糖生成指数只有34。所以,提倡大家用粗制粉制作面包,用来代替精白粉面包。

蔬菜能不切就不切,豆类能整粒吃就不要磨碎。蔬菜加工越细致,膳食纤维破坏就越多。建议切菜时切成长段、大块,不要切丁切末,这样可以更好地保留营养素。膳食纤维是天然屏障,可以降低消化率,从而使血糖生成指数降低。同时,多嚼几下,让你的肠道多运动,对血糖控制也是有利的。

小麦面条的血糖生成指数为81.6,强化蛋白质的意大利面则只有37,加鸡蛋的小麦扁面条也仅仅是55。蔬菜馅或肉馅饺子,也是低血糖生成指数食品。食物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增多,可以降低胃排空及消化率。

烹调不但能改变食物的风味,还能改变食物对血糖的影响。食物中的淀粉颗粒在水和热的作用下,会不同程度地膨胀、破裂并分解。就像煮粥,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分越多,血糖生成指数也越高。

□兰州市卫健委 提供

标签: 空腹血糖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