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证券 > 正文

专访波士顿咨询董事总经理周园:企业碳中和不能只做减法 还应考虑新产品新需求发现新商机

2021-12-17 06:02:41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支持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正不断落地。企业作为经济和社会生活重要的一环,也在加速低碳转型,这不仅是时代赋予企业的使命,也是企业寻求长足发展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

面临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应该如何制定自身的碳中和方案?实施碳中和往往需要高昂的成本,但其回报价值在短期内较难兑现,如何激发企业推动碳中和的积极性?

近日,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专项亚太区及中国区负责人,气候与可持续发展议题中国联席负责人周园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

周园表示,现阶段开启企业碳中和之路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凤毛麟角”。她认为低碳不仅仅是做减法,也有很多做加法的机会,比如建筑行业的制造、建造、运营等过程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增量机会。

企业低碳转型不能急于求成

《21世纪》: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企业制定符合自身的碳中和方案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周园:目前企业采取的碳中和战略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类。

第一是科学地衡量碳基线,国际上有很多标准,但还没有一个完全被公认。中国领军企业应该推动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全球标准。要推动全球标准一定要有科学、令人信服的方法论。

第二就是因地制宜。不同企业减排成本差别很大,根据我们对700个不同减排举措的总结,这些减排举措在不同企业的成本也各有不同。比如有些企业因为缺少前端的科学摸查,一开始就宣布要做到几项碳中和举措,但是仔细琢磨后,会发现当下要实现这几项举措其实成本很高。所以其实不用急于现阶段去做,可以等企业技术能力有一定突破了,减碳成本相应下降后,再采取某些碳中和举措。现在应该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采用成本最低的碳减排方式。

最后一点,企业不要只关注着做减法,其实还有很多做加法的机会。对很多企业来说,比如建筑行业有很多新业务、新模式、新产品、新市场的可能性。

《21世纪》:不同行业制定自身碳中和规划应该如何分清轻重缓急,优先哪方面工作?

周园:我认为目前在碳中和背景下的行业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碳排放重点行业。比如钢铁、水泥、化工、电力等行业,在盘查自身碳排放基线时,企业要有清楚认知。碳基线的标准如何衡量,应该有中国标准。

第二类就是建筑等行业,它们本身碳排放不多,但是上下游企业排放很多。如果要开始衡量该类企业的碳排放,其上游和下游企业的排放都要进行计算。

第三类是高科技行业,这类企业自身碳排强度很低,要先发挥出示范作用,率先做出样板,进一步推动上下游企业减排。

《21世纪》:最近有些企业宣布自身实现了碳中和。哪些碳中和的方式才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周园:在各行业的相关标准尚未制定的前提下,目前有部分企业宣布达到了碳中和,大概率是因为他们购买了碳抵消。碳抵消这种碳中和方式可以作为补充手段,但企业要做到真正的碳中和还需要思考一些基本问题:比如企业用了什么样的建筑材料,这种材料本身的排放怎么样,在运营期间对能源的使用怎么样,整体运营的效能如何等。

目前国际上一些技术领先的建筑运营商不仅实现了零碳,还达到了“正能量建筑”。“正能量建筑”是可衡量的,也是可以被认可的,比如最大可能利用屋顶斜度进行太阳能发电,甚至该建筑的发电量远远超过了它的用电量。

《21世纪》:哪些地区或者区域更能实现这种正能量的排放呢?

周园:这要看区域的自然环境,以及实现的标准。比如说在北京适合发展太阳能,因为当地的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其太阳能的发电量就相对比较高。但是有些地方太阳光照的时间不足,就未必能实现正能量排放。又比如风能、潮汐能,都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新能源建造规划。

钢铁、建筑材料回收蕴藏巨大商机

《21世纪》:今年10月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制定建筑等行业和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你认为低碳对于建筑行业意味着什么?

周园:目前全球建筑行业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最重要的三个趋势就是工业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我国现在的建筑行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鲜有标准化、模块化、大流水线的操作。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在打造工业化的建筑流水线试点。

智能化趋势指的是,无论在智能整体产业链还是智能建造里的具体单元,都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去探索。

从绿色化的角度出发,无论是建筑材料、建筑工法、建筑运维、建筑的改造升级,存在着大量低碳发展的机会。

《21世纪》:在增量技术层面,国际上取得哪些成熟经验可供中国借鉴?

周园:在做增量的环节里,每一个行业里都有巨大的增量机会。以建筑行业为例,一个很大的增量环节就是建筑材料的回收。因为建筑里要使用大量的钢铁,但是目前中国整个钢铁行业范围内,很多都使用进口钢铁或者新的钢铁,这就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而在国外,钢的回收比例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八十。不仅是钢的回收,还包括建筑材料、水泥材料的回收,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现在很多城市开始在做城市更新,在城市更新的概念中有大量的建筑要拆除,怎么能够在建筑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回收、建筑材料循环方面做增量,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除了回收之外,建筑材料技术创新也是值得借鉴。比如保温隔热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后期运营、一体式建筑的管理方法,即通过何种科学运营方法去进行后期运营。在运营中,通过综合的一体式运营,不只达到低碳的目的,其成本叠加效果也很显著,值得重点关注。

《21世纪》:重新规划新建筑和旧建筑的改进哪个更重要?

周园:这两者都重要。

比如在规划新建筑的时候,屋顶要考虑太阳能面板的铺放和最大化,包括采用更好的隔热材料。目前我国建筑的建造过程相对割裂,建筑企业大部分只考虑建筑成本,没有考虑未来运营成本,其实运营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建筑材料。建筑的时候用什么材料,又取决于按照什么标准来提供前期建筑材料。所以,这是整个建筑链条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旧有建筑改造的时候,国外很多建筑企业有很大一块业务,就是帮助现有建筑进行隔热改造。这种改造成本并不高,基本上可以在一到两年时间收回成本,它在整个能量运营中节省的费用可以把它前期的投入给收回来。

《21世纪》:绿色建筑需要很大投入吗?

周园:其实建筑行业本身是有很多既做加法又做减法的机会。

做减法就是节流,降低成本,比如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大有空间。目前我国钢材再生利用,还有低碳化的制造,原材料优化节能,都能够减少材料、能源的损耗,助力实现低碳。

当然,建筑行业还有很多做加法的新业务机会。比如一些高性能和新能源的建筑材料、后期运营。因此建筑行业不论是在制造、建造,还是运营等方面都存在大量新增的机会。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