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银行 > 正文

北京“新市民”金融服务迎来政策精准“礼包”

2022-04-13 09:20:44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金融需求迎来政策精准“礼包”。4月11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关于做好辖内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聚焦创业、就业、住房、教育、消费、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针对完善“新市民”信用评价体系、减费让利、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具体事项。

图片来源:北京银保监局官网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广“随借随还”模式

据了解,北京有800多万“新市民”,约占全部常住人口的四成。北京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威在4月11日银保监会召开的“新市民金融服务媒体通气会上”表示,北京“新市民”呈现“两头集中”的特点,即“一头”集中于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一头”集中于物流、家政等服务类行业,两类“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为进一步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重点领域工作,《通知》充分发挥了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服务小微企业的优势以及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数据服务终端的优势,要求各商业银行积极对接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充分运用政务、金融、企业数据资源,批量挖掘仓储运输、批发零售、家政服务、文化旅游等行业的“首贷户”,填补吸纳“新市民”较多企业的信贷空白;优化“有贷户”服务,推广“随借随还”模式,加大续贷政策落实力度。

在信贷投放扶持领域上,聚焦批发零售餐饮等民生保障领域、自媒体等文创领域、IT设备和新材料等科创领域,丰富“新市民”创业信贷产品,要充分运用北京市政府的贴息、担保、风险补偿等融资优惠政策,针对不同创业阶段的“新市民”主体,合理设置费率,灵活安排还款期限,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为了有效缓解“新市民”因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的金融服务不充分问题。北京银保监局已建立全国首个省级银政“金融专网”并升级为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该数据库与5个政府部门实现数据直连,整合了“新市民”的公积金、社保、医保、民政、不动产等信息;42家银行保险机构已申请接入该网络。

《通知》要求辖内机构充分利用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深入分析“新市民”社保、医疗、住房、税务等数据,多维度评估“新市民”信用水,不断完善相关金融产品的定价机制和风控体系,为“新市民”提供精准、高效、优惠的金融服务。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目前,北京地区有超800万人“新市民”,通过提升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供给质效,推动普惠金融的同时,有助于释放巨大市场需求潜力。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新市民”吸纳较多的机构给予信贷支持,有助于夯实“新市民”就业基础,促进内需潜力释放。

支持保障租赁住房建设,完善市场供应体系

做好住房金融服务保障是“新市民”工作的一大重点。针对在京“新市民”获取、改善住房的实际需求,北京银保监局已联合北京市政府出台和落实《关于加快发展保障租赁住房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保障租赁住房主要用于解决在北京市无房或者在特定区域内无房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通知》则对如何助力“新市民”保障租赁住房建设、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了更细化的要求。

北京银保监局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保障租赁住房建设运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对利用集体经营建设用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土地、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等方式建设保障租赁住房的企业主体,以及将非居住存量房屋、存量住房转化为保障租赁住房的企业主体,以市场化方式提供贷款。

各商业银行要在依法合规、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为专业化、规模化的住房租赁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重点支持专业租赁企业筹集社会各类闲置住房改建为长租住房;积极对接“新市民”集中的产业园区,为集体型租赁住房建设运营提供融资支持。鼓励各商业银行配合北京市政府搭建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台,完善住房租赁市场供应体系。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梁楠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加强对保障租赁住房建设运营主体的信贷支持,这一举措有利于强化租赁住房项目的信贷政策导向,加大对保障租赁住房建设运营主体的支持力度,为保障租赁住房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提供了较强的资金支持,有利于相关企业资金周转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参与租赁项目建设及运营管理的积极,进一步促进租赁房源相对紧缺、“新市民”住房压力大问题的解决。

王威透露称,“期,我局已配合相关部门明确了北京市保障租赁住房项目认定管理程序,将推进保障租赁住房金融支持尽早尽快落地”。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产品定价机制

“新市民”一词的火爆来源于3月4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两部门此前发布的监管文件中除了针对“新市民”群体在创业就业、租房买房、子女上学、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切实需求,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支持外,还提到银行保险机构应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应用,综合运用“新市民”社保、税务、住房公积金等数据,优化机构内部“新市民”信用评价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与监管要求的方向一致,此次北京银保监局也在《通知》中给出了具体实操方案,建立“新市民”信用评价体系,各机构要积极参与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建设,充分运用“新市民”社保、医疗、住房、税务等数据,多维度评估“新市民”信用水,完善相关金融产品的定价机制和风控体系。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要加强合作,共享金融信息,发挥信用和保证保险的融资增信作用,为“新市民”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此次北京银保监局出台的相应举措,是对此前两部门发文的积极响应,并针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了细化,能够使“新市民”金融服务更加精准触达目标群体,也能够使金融机构的工作展开更为有的放矢。建立“新市民”信用评价体系,是细化目标客群、提升服务水的一个重要手段,“新市民”的金融服务不能脱离金融风控的基本原则,相关主体的授信需要讲究方法与效率,既不能过于繁琐,也不能通过过度授信加剧机构自身风险,因此,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与不断完善,能够为后续“新市民”服务质效的提升打下优良根基。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通知》提到,各机构应结合“新市民”特点,充分使用官方网站、营业网点、手机银行等渠道,开展金融知识宣传。要主动深入社区、企业,重点针对农民工和老年群体,围绕个人信息保护、账户和资金安全等方面开展宣传教育,增强“新市民”防骗反诈能力。要切实履行投诉处理责任,运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及时解决“新市民”合理诉求。

“加大金融消费者,尤其是‘新市民’群体的权益保护力度,是完善‘新市民’服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苏筱芮进一步指出,“新市民”群体有的刚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有的是初来乍到面对新的环境,有很多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因此这就需要地区金融机构主动担当,瞄准“新市民”群体的服务诉求与切实痛点,综合运用强化宣传教育、开发合适产品、提供切实服务、建立沟通、投诉机制等有效手段来保障“新市民”群体在金融领域的安全与信任感,维护好他们的权益,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感。(记者宋亦桐)

标签: 北京新市民 金融服务 政策精准礼包 信贷投放 随借随还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