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播报:职业教育也能通向成才之路

2023-07-01 09:50:55来源:新民晚报

2023年秋季高考已进入填报志愿阶段,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291万人。考上理想的大学固然令人欣喜,不过,这并不是成才的唯一路径。

放眼全球,多个国家和国际机构正大力推行职业教育,培养贴近市场需求的各行业技能人才。这些海外声音和实践经验,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愈加受到重视

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宣布,每年将向职业高中教育额外拨款10亿欧元,通过为学生提供实习报酬、优化课程安排、加强校企合作等方式,推进职业高中教育改革。他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一份薪水高、有意义的工作。”

法新社报道,早在2022年竞选期间马克龙就提出一项关于职业高中的改革,如今他正着手加速这项改革,通过提供更多培训,帮助年轻人顺利进入职场。

在法国,三分之一高中生会在职业高中接受教育。不过,这些学生在拿到文凭后一年内找到工作的比例偏低,而且还有较高的辍学率。为此,法国政府计划从下一学年起为学生支付实习报酬,提升这些技术课程的吸引力。

马克龙表示,政府将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对职业高中课程进行改革,增加数字化和生态领域专业内容,删减没有就业前景的课程。此外,政府将在每所职业高中设立与企业联系的办公室,加强校企合作,更好帮助学生就业。

无独有偶,西班牙近日也宣布将投资13亿欧元用于职业培训,创建45000个双语职业培训名额、824个新的培训中心和1500多个教室。首相桑切斯表示,西班牙正在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高质量的职业培训。

在阿塞拜疆,17岁的马拉哈特·阿齐佐娃从职业教育与技术学院毕业不久就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当地一家知名的土耳其餐厅实习。因为表现出色,如今她已经被聘为助理厨师。

阿齐佐娃参加的是一个名为“未来职业教育技术”课程的项目。该项目由欧盟资助,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阿塞拜疆教育部以及国家职业教育局合作实施。该课程涵盖8所职业技术学校,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同步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

目前,阿塞拜疆对裁缝、厨师、糖果商、会计师、程序员和网页设计师等职业需求量最大。“未来职业教育技术”项目面向市场所需培养人才,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增加学生就业机会。

回报正在提升

在美国,高中生普遍怀揣大学梦。五年前,加勒特·摩根对这个想法十分坚定:“如果不上大学就会流落街头,每个人都热衷上大学。”

为此摩根作了一番努力,但后来还是放弃了,转而接受钢铁工人培训。在西雅图的一个工业园区里,他和其他几名同事穿上工作靴,戴好安全帽,系牢安全带,腰带上挂上重型扳手。随着计时器启动,他们一起奋力将近300公斤重的工字梁固定到位。

美国对钢铁工人的需求不断增长,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对该行业的需求每年增长4%。钢铁工人平均收入为每小时27.48美元,即每年57160美元。20岁时,摩根每小时可赚28.36美元,此外还有福利。

五年后的现在,摩根已经参与建造了西雅图的雷尼尔广场大厦和微软数据中心。“我每天都很开心。”他说,“这绝对是正确的选择。”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在对该国职业教育进行数年跟踪采访后指出,在美国,学士学位的经济回报正在减小,那些只需短期且便宜培训的高薪工作却人手短缺,这影响了青年就业,也对经济带来一定风险。

“父母都希望孩子取得成功。”曾在华盛顿湖理工学院教了20多年机械制造的迈克·克利夫顿说:“他们被困在学士学位上,直到雇了水管工并为此付账时,才看到这一行业人才的短缺。”

数据显示,一项高达1.2万亿美元的美国联邦基础设施计划将在未来10年每年创造150万个建筑工作岗位,而建筑业的工资中位数在所有行业中最高。

美国总统拜登在国情咨文中提到,“许多工作不需要大学学历”。乔治城大学教育与劳动力中心也指出,美国有3000万个平均年薪5.5万美元的工作岗位不用学士学位。

即便如此,美国的现状仍是职业技能高薪工作求贤若渴,而花费高额学费的高等教育人才供大于求。还有一部分人更为尴尬:花了大学学费,却拿不到学位。

据美国国家学生信息交换所最新数据,在进入四年制公立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中,有30%在六年内没有获得学位;在四年制私立大学,有五分之一没有获得学位。

既然职业教育前景美好,为什么不能吸引足够多的美国学生呢?职业与技术教育的倡导者指出,钱不是唯一的问题,更大的挑战在于,不少家长认为职业技术类工作是艰苦的,他们想给儿女更好的。

还有人担忧,低收入家庭和有色人种学生可能被引向“蓝领”工作,富裕的白人学生则去拼学位。

学校方面同样受固有观念影响。为了追求声望和排名,高中热衷强调进入高校的毕业生人数。有的技术学院为避免被定型为职业学校,而将校名改成理工学院。

多国成功实践

事实上,发展职业教育,打造技术人才,无论对学生个体成才还是对国家整体建设都大有裨益。“智造强国”需要“大国工匠”,瑞士、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成功实践已给出了明证。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匡瑛分享了多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特色和经验。

以职业教育历史悠久且发展成熟的瑞士为例,约三分之二初中毕业生会进入职业学校,一边在校学理论知识,一边在企业“当学徒”。

或许会有人问,十几岁的孩子知道如何择业吗?在瑞士,从小学二三年级起,学校就开设各种手工课,培养学生最初的职业兴趣。而且,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非“平行线”,而是彼此畅通,可互相转换,中等职校学生毕业后也能继续深造,获得硕士学位。

在匡瑛看来,通过职业教育获得工作所需的关键技术和能力,是瑞士职业教育具有很强吸引力的重要原因。而且,瑞士教育体系注重以人为本,不管学生有怎样的兴趣爱好和就业倾向,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和选择。

再如,在职业教育研究领域,德国做法领先。德国联邦职业教育培训总局对全国整体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布政策评估指导意见,同时开展引领性课题,并将课题成果转化为实践指导。

在职业教育标准制定方面,澳大利亚为每项职业资格证书配备不断更新的“培训包”,用来指导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该国将普通教育体系的学历证书和职业教育的资格证书做了“普职”互换,学生明确有了某项资质后,可继续申请教育培训。

而在职业教育市场化探索方面,日本善于发挥企业作用,优化资源分配布局。日本公立学校聚焦国家需求,由国家投入资金,培养制造业人才,实现技能强国。私立社会培训机构则面向市场需求旺盛的短平快行业,如教育、家政等服务业。

此外,日本企业为各级职员设置了完备的培训体系和升迁路径,能在企业内实现专业技能培训,区分于职业院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匡瑛说,在瑞士职业教育体系中有这样一句箴言:如果没有后续的就业或学业,学生就没有毕业。这意味着,职业教育并不只是发放一纸文凭就了事,而是要提供可持续的深造空间,成为整体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职业教育的学生也能通往成才之路,拥抱精彩人生。

新民晚报记者 王佳烨

标签: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