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侏罗纪霸主异特龙生病了!

2023-03-06 14:52:25来源:新民晚报


(相关资料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姜燕)异特龙是侏罗纪最著名的恐龙之一,日前中国的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国大陆第一件、也是唯一一件异特龙真标“大卫”时,发现一些病变,“大卫”因此成为第一只被科学记录的患脊椎关节病的兽脚类恐龙,也是第一只被科学记录的脊椎关节病累迁至肩部的恐龙。

这件异特龙标本发现于美国怀俄明州,现藏于广州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长5.4米,高1.8米,比成年的异特龙小30%,可能是一只未成年的恐龙。广州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与客座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课题组组成的研究团队观察发现,“大卫”的左右肩胛乌喙骨(肩部骨骼),第4,第8和第9背椎共有10处病变。其中,右侧肩胛骨与乌喙骨的关节融合在一起并出现了肿胀;右侧肩胛骨末端圆钝并有轻微的扭转;左侧肩胛骨内侧有病理性的凹陷;左侧肩胛骨末端有方形的创伤;第4背椎上有4处不规则形状的骨增生;第8与第9背椎融合在一起,侧视呈竹节状;融合的椎体神经棘有弯月型的创伤。

研究团队将标本进行CT扫描显示,第8与第9背椎的前后关节面均有明显的骨骼硬化增生和虫蛀状的侵蚀,这符合脊柱关节病的CT表现。由于化石无法保存肌腱等软组织,所以无法将其归类于具体的椎骨关节病类型。同样的扫描结果也出现在了愈合的右侧肩胛乌喙骨。研究团队查阅了一些脊柱关节病病例,发现脊柱关节病可能累迁到肩部关节,所以这两处关节融合是关联的。这类疾病通常会导致疼痛和肢体僵硬,“大卫”很可能因此饱受痛苦,且背部和肩部活动受限,会影响其正常捕食。

“大卫”标本第4背椎的骨增生形状较为圆润,表面也相对光滑,排除了恶性的骨肿瘤的可能,但具体的病理情况也因为化石保存的原因无法确定。研究人员提出了2种可能:(1)良性的肿瘤或肿瘤样的病变;(2)脊柱关节病引起了肢体僵硬,为了减轻其对运动的影响,机体会自发的生长出增生组织,并在增生组织上附着肌肉或肌腱来平衡机体的运动机能。右侧肩胛骨末端轻微扭转的圆钝区域是钙化的软骨,这是软骨炎的表现。钙化的软骨会对附着其上肌肉产生不良影响。附着在该区域的肌肉的功能包括:向前拉肩胛骨,抬起胸部和向后拉肱骨(前臂)。所以,软骨炎会影响“大卫“前肢的活动范围,从而严重降低它的捕食效率。

左侧肩胛骨的凹陷直径约19毫米,同样的病变也出现在了其他的异特龙肩胛骨上。这样的病变很难给出具体的诊断,有可能是感染性的,比如骨髓炎;也可能是附着其上的肌腱撕脱。同样,两种病变都会影响到“大卫”前肢的活动情况,从而降低它的捕食效率。

大卫两处的缺损性创伤可能来源于同类。作为掠食性的恐龙,异特龙的捕食习惯是非常积极,激进的,捕食过程中也很依赖前肢,所以很多异特龙化石都有多处创伤,尤其是前肢。由于上述病理对“大卫”运动能力的影响,它很难继续激进的掠食,可能转变成机会性觅食,或靠食用同类的残羹剩饭为生。这种进食方式,很可能受到其他同类的攻击。尤其是背部弯月型的创伤,很可能是同类的咬痕。

“大卫”是第一只被科学记录的患脊椎关节病的兽脚类恐龙,更是第一只被科学记录的脊椎关节病累迁至肩部的恐龙。本次的研究让我们对异特龙的行为模式有了不同的理解,在运动受阻时,会转变习性,对研究人员还原其生态情况有很大帮助。也对异特龙的生理状况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丰富了恐龙的病理记录。

标签: 科学记录 脊柱关节病 研究人员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