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心理咨询所、健身房、慈善基金会……“抗疫团体”在行动

2022-03-24 10:22:21来源:新民晚报

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基层网格化筛查,开展志愿服务、物资捐赠,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启心灵护航……连日来,心理咨询所、健身房、慈善基金会等上海社会组织纷纷行动,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投身抗疫一线战斗,将公益大爱,凝聚成红色守“沪”的磅礴力量。

发“英雄帖” 1043家成员各显其能

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有1043家成员单位,这些社会组织在抗疫中各显其能,践行公益初心。

3月12日上午10时,区社联会党总支得悉共和新路街道急需增援12日、13日双休日的防疫志愿者后,立即向社会组织广发“英雄帖”,短短两小时,就迅速组建来自爱芬环保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市北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等社会组织的一支“静安社会组织守沪先锋队”,加入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等各项志愿服务中,解决了社区防控燃眉之急。

区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党支部动员122家民营医疗机构会员的180名医务人员,组成21支采样队,分赴全区各街镇开展核酸检测,缓解了社区医务人员奇缺的困难。来自彭浦新村街道体育健身俱乐部的90后党员朱敏杰,在前期担任疫苗接种志愿者时不慎摔伤,脚踝轻微骨裂,这次他再次加入了街道封楼工作小组,每天“白+黑”连轴奋战。

面对各方持续不断的负面情绪,心灵导航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培熠社区幸福调解事务所等多家心理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心理危机干预援助小组”,开通免费热线,接受个案心理疏导,缓解公众及抗疫一线人员焦虑情绪。区心理咨询协会组建由咨询师、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组成的心理援助队,每日对近200户被封控的失独老人开展心理支持与哀伤辅导。

锦瑟佳音心理健康服务社协助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康疗团队,参与录制系列疫情疗愈音频,帮助公众释放内在消极情绪。微笑青年公益服务中心组建一支10人志愿者团队,每天1小时为3—8周岁儿童开展线上故事会。共和新路街道齐力社区公益服务社在线培训志愿者“云服务”技能,通过线上平台为优抚对象送去“云上”关怀。

安耆为老社工事务所组织人员对全区44家养老机构开展服务质量督导及第二轮疫情防控检查,切实保障老人安全及正常服务。为确保江宁路街道300余名困难、独居等特殊老人助餐刚需,事务所主任张琴英紧急制定“送餐员全员核酸检测、及时增补助餐人手、将老人信息标注在饭菜外包装”等应急预案,保证热腾腾的饭菜按时送至老人手中。

新民晚报记者 江跃中


送货跑腿 健身教练服务300户

“明天能否帮忙购买大米和蔬菜,xx号103室。”

“好的,已安排给值班志愿者。”

“xx号301室需要两斤排骨和一斤猪肉。”

“收到!这单我接了。”

“麻烦尽快去药店采购万托林,我爱人哮喘犯了。”

“好的,我们现在就去药店,请告知联系方式。”

……

从1个微信群到3个微信群,从服务20多位居民到服务1000多位居民,这段特殊时期,这支由健身教练组成的志愿团队每天通过微信与无法出门的居民沟通,帮他们采购配送。

闭环管理期间,物资采购和配送成了保障居民生活的关键环节。得知闵行区马桥镇多个居民区闭环管理,居民无法外出采购物资,网络配送也不能及时送达,马桥景城健身中心运营方宝狄威健康管理(上海)有限责任公司(百迪威),迅速组建了一支由41位健身教练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为居民们“跑腿”。

居民需要采购哪些物品,列出清单,可以通过微信群告知志愿者,也可以私信派单。志愿者们分工明确、默契配合。接单、采购、配送……男、女教练齐上阵,尽最大可能保障闭环管理点位居民的正常生活。

几天前,一位居民求助,公司的保险箱钥匙在家中,需要立即送至公司交给财务。教练员小张接单后,按照约定时间从“大白”手中接过消过毒的钥匙,驱车50多公里顺利完成任务。

“我们健身教练身体素质好,送货跑腿这种体力活最擅长!”志愿服务队队员吴教练说,服务社区,为民解忧,能够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感到很有意义。截至目前,这支志愿团队已经为约300户家庭采购配送急需物资。

疫情特殊时期,市民们都无法外出运动健身。居家期间,能否也“动一动”?志愿团队在为民解忧的同时,发挥专长,开启直播授课,并分享到微信群中,线上指导居民居家健身,同时帮助大家制定饮食计划。

此举不仅丰富了居民的“宅家”生活,引导居民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还有效化解焦虑情绪,赢得居民纷纷点赞。

通讯员 马桥 新民晚报记者 鲁哲


“小垦”配送 解决居民的生活难题

“我们小区现在最缺的不是志愿者,而是生活物资,你看看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日前,正撑着伞在徐汇区漕河泾街道西雅图小区做志愿者的青年企业家万辉,被身边焦急万分的居委会干部一语惊醒,忽然明白了自己更应该做什么。

志愿者万辉是垦荒人科技有限公司的上海区总裁,物资配送是“老本行”。醒过神来的他迅速拿起电话,布置垦荒人龙漕店员工放下手中的工作,迅速合力配货,解决社区居民的生活难题。第二天一早,“小垦们”就带着一筐一筐蔬菜水果来到社区门口,“零利润”配送给社区居民。不到两个小时,米粮油醋、蔬菜水果一“抢”而空。居委干部对垦荒人行动肯定的同时,希望第二天他们还能继续提供物资,并提出搭一个更大的帐篷给他们避雨,“小垦们”备好免洗洗手液和消毒液,做好全副防护措施,从蔬菜的采办到运输,确保最终将物资安全送到小区居民手中。

闵行罗秀路的垦荒人店长肖秀园,比其他“小垦”更早感受到了疫情下的气氛。她打着点滴坚守在店内,员工居家隔离不能到公司,她就自己送货,没办法回家就睡在店里、睡在车里。她说:“我不能倒下呀,还有这么多人需要我,我还要撑起罗秀店。”

疫情发展得很快,有很多社区来不及招募志愿者,被封控在小区的“小垦”知情后,都会第一时间当上志愿者,帮忙维护排队秩序、辅助大家做好二维码的登记、帮忙登记发号码牌……上海垦荒人的愿景是“有社区就有垦荒人”,公司以“每逢他人遇到困难毫不犹豫站出来”为企业文化因子,也许是这样的文化造就了他们,他们成为小区里一抹绿色身影。

杨浦的辽源东路店店长王元军在被隔离期间,穿起雨衣戴上手套和口罩,协助核酸检测。他一边做登记,一边帮助老人们操作手机,他说:“我是湖北人,我的故乡曾得到全国人救助。现在为上海付出一点力量算什么,它是我的第二故乡。”

2020年2月,疫情最艰难的时候,上海垦荒人带着价值22万元的牛初乳送到上海市金山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这一次,上海垦荒人又向奉贤区拓林镇一线抗疫人员捐出价值10万元的生活物资。

新民晚报记者 袁玮


集结资源 提供24小时心理疏导

“我不想上班了,怎么办?”近日,一通求助电话引起了心理咨询师的关注。原来,性格内向的卢小姐(化名)有些社交恐惧,近期因为疫情又时不时听说朋友在上班期间被封控48小时,每天上班都充满担心的她产生了辞职的想法。但是,卢小姐又非常喜欢她的工作,不知道怎么办的她看到社区公布的心理求助热线,就尝试着打了过去。心理咨询师在线和卢小姐聊了近50分钟,终于舒缓了卢小姐的情绪。

3月初,长宁区委政法委推出以“80110808”热线为首的社会心理服务热线矩阵,集结梦晓心理等社会组织线上服务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24小时专业、贴心的心理疏导。梦晓心理通过部分居委会,了解社区居民的情况,主动向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心理帮助。“第一时间我们就定制了海报,张贴在居民楼;有些楼栋封闭管理了,就在微信群里发,居民可以通过热线、二维码进行心理咨询预约。”梦晓心理团队的负责人表示。

各种因压力和情绪导致求助的电话纷至沓来:有来电倾诉自己工作强度大,对家里照顾少,担心自己每天的出入会将病毒带回家中从而影响家人的医务人员;有在抗疫一线,工作琐碎且不被理解,在种种压力下,自己变得越来越容易暴躁的社区干部;还有来电讲述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近期出现了严重问题和裂痕,自己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的家庭主妇……每一份不安的情绪,都在疏导中得到了缓解。

据了解,梦晓心理团队共有约1170名专业心理咨询师,这段时间轮流为居民提供疫情期间的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平均每天能接到30通电话,而且几乎都是因疫情产生的问题。我们因此也给心理咨询师取了个‘心能员’的称号——心理能量的加油人员。”该负责人介绍。

此外,了解到申通地铁集团的工作人员也因疫情面临着很大压力,梦晓团队还为其开通了“24小时情绪疏导心理减压热线平台”服务和网络咨询服务,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

新民晚报记者 屠瑜


定岗定点 “幸福人”守“沪”幸福家园

“我报名参加,白天晚上都可以!”“我也可以,可以连人带车参加!”近日,有街道发布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后,上海静安幸福益站志愿服务中心迅速响应,立即同步招募,防疫志愿者微信群迅速集结了50名志愿者,其中有一半志愿者来自社会志愿者自愿报名,许多都是年轻白领。

记者了解到,这样迅速的反应,来自于两年前的抗疫经验,也来自9年来的志愿力量集聚。作为一家民间公益组织,幸福益站始终将“志愿服务”放在首位,在服务中传播公益力量,引导志愿者参与社会建设,至今已有2000多名注册志愿者,在很多重大活动中,都能及时集结志愿者队伍。

2020年初,在新冠疫情刚刚发生的时候,幸福益站第一时间发起“幸福守‘沪’者”抗疫计划,招募志愿者们守住社区大门,参与社区防控,付出了1100多小时的志愿时长。2022年,幸福守“沪”者们再次出发,走进社区等一线抗疫。

在此次防疫志愿者招募完成后,幸福益站迅速制定工作方案,将志愿者们定岗定点,一批负责物资运输,一批负责点位志愿,提前做好工作安排。

3月17日,街道正式发布辖区全员核酸通知,第一批运输志愿者迅速反应,从下午3时到晚上10时30分,志愿者们将检测物资运输到每个点位,做好检测前的最后准备。第二天一早,运输志愿者连人带车准时到位,全天候为各点位运输补充物资、午餐等。

3月18日上午8时,点位志愿者也全部到岗,分别在3个居委5个点位开展区域核酸筛查相关工作。8个小时,志愿者们化身“大白”“小蓝”,做好秩序维护、扫码登记等工作,真诚细心地解决居民的每一个问题。当天在所有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采样顺利实现预期目标。

自3月23日起,“幸福守‘沪’者”的运输志愿者“转战”支援上门检测服务,助力核酸采样。幸福益站的创始人、理事长郑丽君告诉记者,希望更多志愿者加入到防疫工作中,“我们多一份努力,上海就更快如常!”据悉,幸福益站防疫志愿者群内的志愿者还在不断增加,上百名志愿者随时待命、等待召唤。

新民晚报记者 宋宁华


汇聚爱心 多方募集物资助社区

3月以来,上海面临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形势最严峻的一次考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及各区代表处启动“我们‘疫’起行动同心守‘沪’家园”抗疫援助专项行动,援助款物总计价值1161万元。


社区一线防疫工作者最需要的是什么?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长宁区代表处第一时间询问区内街镇的具体需求,了解到各街镇都存在共性问题——留守封控小区内的医务人员、工作人员、志愿者普遍缺乏睡袋、躺椅、帐篷等可供休息的装备。长宁区代表处第一时间拨付专款,通过各种渠道采购了200顶帐篷、1000个睡袋、300把躺椅、4430只KN95口罩,其中不少还是厂商连夜生产的。从了解到需求到分发给5个街镇的封控管理小区,只用了2天时间。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长宁区代表处副秘书长王建萍介绍,代表处了解到一线“战疫”工作人员常常忙得来不及吃饭,便向城市超市采购两批次共计2100余份抗疫食品。由于处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因货品数量不够,他们还想尽办法连夜组织从外地调取货源,并在运输紧张的情况下,在短短一天时间内配齐十种货品,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物资打包、运输,以最快速度发放到街镇,进一步支援社区抗疫一线日夜奋战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和社区干部。

松江区代表处通过及时对接防疫需求、快速筹措防疫物资,有效传递社会爱心。截至3月18日,累计接收捐赠款物224万余元,援助款物161万余元。其中,由松江区政协委员专项基金、林伟爱心专项基金共同捐助的30台紫外线杀菌设备、4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1.5万件防护服、30张行军床及配套用品、10箱消毒液、1037份补给品等以最快速度送达一线,为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逆行者们送去了关爱。

有企业捐赠了60台PDA设备,还有企业捐赠50万元向车墩镇疫情防控伸出援手。松江区代表处副会长兼秘书长景玉龙表示,作为慈善组织,要充分尊重捐赠人意愿,发挥平台优势,以更快速、更精准、更务实的专业服务,将社会各界的爱心驰援到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新民晚报记者 解敏


启动响应 稀缺保障物资送不停

在这场与病毒赛跑的战斗中,上海市民营经济协会及时发出紧急通知,各区协会和全体会员,闻疫而动,在全市抗疫行动的大街小巷、封控小区,到处都活跃着会员的身影。

3月15日下午3时30分,虹口区私营企业协会会长、上海丹爱法旅游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法,接到市政府有关部门通知:紧急征用睡袋,保障疫情防控。可工厂无库存现货,怎么办?陈永法火速启动应急响应,争分夺秒同多个国外客户沟通协商,在征得他们同意的情况下,不到3个小时时间内,就将准备出口海外的数千条睡袋交给了政府防疫部门。然后,公司紧急组织人力和材料,夜以继日地加快生产,使睡袋这个稀缺的防疫保障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抗疫一线。

3月18日,松江区小昆山镇要进行核酸检测,当时有4个小区和一个农贸市场人手不够,急需支援。松江区个私协会副会长周俊彪、唐韬主动请缨,立即召集16名会员赶赴现场。他们开着卡车,装运桌椅,安装伞具和设备,现场维持秩序。从下午2时一直忙到晚上11时20分,收拾好现场的桌椅板凳,才离开检测点。

金山区民营经济协会理事、区社会组织志愿队队长、上海东慧口腔医院院长张慧东,在接到金山区卫健委关于组织非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支援核酸检测任务的紧急通知后,连夜组建由3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应急支援核酸检测采样队伍。他们连续工作,高效运行,一直忙到凌晨2时许。同时,张慧东作为金山区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会长,在协会工作群里向大家发起号召,要求大家积极报名当一名专业志愿者。短短一个小时,就有9家非公医疗机构的30多人报名。第二天早晨6时不到,志愿者们就从四面八方赶赴核酸检测点,投入紧张的核酸采集工作。

新民晚报记者 郭剑烽


“熊”心万丈 “白熊卫士”奋战第一线

在青浦,有一群青年志愿者,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白熊卫士”。疫情突袭,上海实行网格化核酸筛查。由青浦区抗疫青年志愿者储备队伍组成的“白熊·青之家志愿服务队”,连续7天奋战在青浦战疫第一线。“白熊卫士们”负责PDA扫码、辅助操作二维码、秩序维护等,从青浦的青东到青西,累计出动90人次,服务超700时长。

“白熊·青之家志愿服务队”成员有时起个大早给医护人员分发爱心餐,有时来到村里全程陪伴老人完成采样,碰到下雨天,他们还会用自己的手为小朋友挡雨。吴蕊是“白熊·青之家志愿服务队”成员之一,她体弱多病,3月初还在医院挂点滴,3月中旬就报名参与“白熊”战疫志愿行动。还有一位志愿者因为家庭原因无法参加战疫志愿服务,但他看到同伴们在风雨中坚守,就在家炖了一锅姜茶送给大家。3月18日,“给医护人员分发爱心早餐”活动招募,仅用5分钟就有8名志愿者报名参加。

据介绍,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一群青年志愿者在青浦区团委的带领下集结逆行,投身到青浦三个入沪高速道口抗疫保卫战中,身穿白色防护服,忙碌于车流间,有一位志愿者用画笔勾勒出了这个形象,加上一对耳朵,像极了北极的白熊。于是,这群青年志愿者有了昵称——“白熊卫士”。

疫情稳定后,上海志愿者协会为了感谢每个志愿者,颁发了一张志愿者证书,但这张证书需要志愿者自己在网上打印,志愿者沈杰(上海复旭分子筛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用了3个晚上,跑了500多公里,把170张证书亲手送到了志愿者们手里。送好证书,他也萌生了组建一支团队,继续从事公益志愿服务、延续“白熊”精神的想法。就这样,“白熊·青之家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白熊”)诞生了。

两年间,“白熊”逐步发展成为拥有155名注册成员的公益志愿团队,80后、90后和00后合计占比83.7%。“白熊”建立了自己的组织框架和管理制度,累计开展40多项志愿服务活动,涵盖爱心帮困、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等各个方面,总计服务时间3500余小时。

新民晚报记者 杨欢

标签: 社会组织 心理咨询 第一时间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