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五部门联合发布:2025年,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

2022-03-18 16:02:22来源: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讯(记者 姜燕)3月17日,国家林草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下称《建设规划》)确定,到2025年,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到2035年,自然保护地布局进一步优化,总面积占比稳定在陆域国土面积的18%以上。

《建设规划》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拥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沙漠(石漠)公园等自然保护地9190处,总面积18535万公顷(扣除重叠面积),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地2996处,总面积13286万公顷,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建设规划》以提升自然保护地内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进实施国家公园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级自然公园建设、野生动物保护、野生植物保护、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等7项工程。还明确了推进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整体保护、提升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保护水平、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主要思路和重点措施。

《建设规划》指出了我国自然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历史形成的“人地矛盾”问题,包括受原有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影响,我国自然保护地缺乏统一协调的顶层设计,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分别设立,导致全国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不科学、不系统,功能定位不明确、不协调;受行政区划、管理权限切割的影响,自然保护地破碎化、生境孤岛化现象明显,造成生态系统和物种栖息地连通性降低;我国自然保护地人地矛盾、保护与开发冲突问题较为突出等问题。

《建设规划》还指出,由于我国自然保护地和濒危物种多分布于边远落后地区,保护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队伍能力不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科研监测力量明显不足。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较快增长以及缺乏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野生植物原生境受到严重干扰、蚕食、割裂 和破坏,栖息地孤岛化、片段化和功能退化等问题严重,从而造成种群隔离、基因交流阻断、遗传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建设规定》对远期目标作出了明确规定,包括到2035 年,根据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持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全面确立国家公园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和保护管理能力,实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的全面现代化,建设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家级自然公园建设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最大限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需求;继续深化 资源调查、监测、栖息地保护优化等工作,结合实际再划建一批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针对70个珍稀濒危物种实施就地抢救性 保护项目,不断改善野生动物生存繁衍条件,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等。

标签: 自然保护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