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代表委员热议浦东先行先试

2022-03-10 12:28:05来源:浦东发布

数量超过1.5亿的市场主体,它们的退出机制要如何完善?预计2025年将达48.6泽字节的数据总量,要如何释放其要素潜力?这些浦东正在先行先试的改革创新,正是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他们的真知灼见也将成为浦东深化改革措施的思维火花。

让“暮年企业”依法有序退出

去年9月28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规定》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主体退出若干规定》。这两部浦东新区法规分别聚焦企业的“生”与“死”,备受社会各界瞩目。

目前,我国各类市场主体已经超过1.5亿个,让不适应市场的企业平稳退出,是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章伟民说:“在宏观政策有效的同时,我们在微观政策上也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及时清理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加快实现资本止损回笼,盘活变现国有资本用于更加符合导向的产业领域。”

事实上,部分国资参股的非正常经营企业,由于国有股东持股比例低于10%,无法向法院申请司法清理;部分国有合资企业自身本就需要通过司法途径进行清算,同时其下属投资的子企业亦存在吊销未注销、股东失联等情况。这一系列问题,导致相当数量的国有资本无法及时回收。

章伟民建议,市场监管机构应拟定关于市场主体的强制退出机制,特别是针对长期处于吊销未注销状态的失联企业、僵尸企业、非正常经营企业,强制此类低效无效的市场主体依法有序退出。同时,研究出台“代为注销”制度,即因企业之外的其他市场主体已经撤销或者工商注销,导致其管理或者出资的企业无法办理注销或无法申请司法清算的,可以由该已经撤销或者注销主体的继受主体或者上级主管单位代为履行相关责任义务,办理非正常经营企业的注销。

全国人大代表陈晶莹则建议对《企业破产法》进行修订。她认为,我国现行重整制度存在适用主体不明确、申请动力不足、制度供给单一、程序成本高昂等问题。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复杂化,尤其是疫情带来的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骤增,对重整制度的改革需求显得较为迫切。

陈晶莹说,如何依据中小企业的特殊属性和内在需求,重构适合中小企业挽救的重整制度,是我国《企业破产法》修改面临的重要课题。她建议扩大破产法的主体适用范围,从现行的“企业法人”扩展为“企业等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自然人等各类市场主体”,同时根据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调整现行法律中关于破产重整的相关规定。

挖掘好“数据富矿”

去年11月25日,上海数据交易所在浦东张江揭牌成立,并达成部分首单交易。此举是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国际数字之都”的应有之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据国际数据公司测算,预计2025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将达到48.6泽字节,也就是486万亿亿字节,占全球总量的27.8%。如此规模巨大的“数据富矿”,要如何运用、保护?代表委员在会场对此展开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张英非常认同上海数据交易所先行先试提供的宝贵经验。她认为,应以国家级数据交易所为核心,构建多层次的数据要素市场,比如依托上海、北京等地,打造高效、活力、有序、开放、安全的国家级数据交易所,重点推动央企、国企、民企、外企等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数据交易。此外,国家层面应出台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研究制定与数据流通交易相关的专项法律法规等。

全国人大代表陈鸣波表示,数据要素具有可复制、可共享、可无限供给等特点,不仅形成了对劳动、资本、技术等单一生产要素的倍增效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传统生产要素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巨大变革。要把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在数据开放共享、隐私安全保护、数字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前瞻布局,试图用数据要素创造更多物质财富。

全国人大代表陈力认为,应建立专业的分析模型,对大量的、复杂的数据进行有效深加工,发掘隐含在大量数据中的信息并加以利用,才能发挥大数据的真正效用。目前,临港园区已经布局建立国内领先的大型绿色低碳数据中心,集高端、存算于一体,助力上海构建高效的高性能计算体系。

赵天予

标签: 经营企业 浦东新区 退出机制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