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银行 > 正文

银行批量出售不良资产 隐性不良贷款将在短期凸显

2021-12-08 14:16:06来源:北京商报

年关将至,为应对不良反弹压力已经有不少银行挂牌密集转让不良资产包。12月7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各大金融资产交易所,有多家银行的不良资产正在密集挂牌出售,涉及的银行类型主要包括地方性城商行,转让的资产有涉及企业的不良标的,也有五级分类级次为次级或可疑或损失类的不良资产。在分析人士看来,随着监管之下银行对不良贷款认定日趋严格,隐性不良贷款的问题会在短期凸显,未来银行需要进一步拓展不良处置方式与渠道,同时努力提升银行经营能力,减少不良发生率。

银行批量出售不良资产

为缓释风险,扫清“包袱”,银行密集挂牌转让不良资产已成常态。12月7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日有多家地方性城商行均在挂牌转让不良资产。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近日挂出一则《H银行天津分行关于DQWS公司项目资产转让的营销公告》向国内和国际两个投资人市场公开售卖,但未向购买者明示具体银行及债务人信息。

具体来看,这则公告披露的内容仅为,DL公司为H银行天津分行不良客户,对应债权本金2100万元,债权金额合计3394万元。北京商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售卖不良资产包的银行为天津地区一家城商行。

无独有偶,安徽金融资产交易所也在近日披露了徽商银行安庆分行多个不良资产转让包,此次挂牌转让的不良资产包共3户共3笔,不良资产总额约为3.09亿元,转让的资产均为五级分类级次为次级或可疑或损失类的不良资产。

通过交易所挂牌转让不良资产或者抵债资产已成为银行甩清“包袱”的主要手段,较早之前,富滇银行也在武汉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转让不良资产笔数共10笔,户数共5户,不良信贷资产金额共计4.55亿元。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除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外,更多的投资方进入不良资产购买和处置的市场,这给了银行转移不良资产更多的市场机会,也打开了银行公开转让不良资产的市场空间。多方参与使得不良资产转让市场呈现更加繁荣的态势。同时,在政策加码的宏观背景下,降低银行不良资产负担,补充银行资本也是必要之举。

“不过,不良资产处置涉及对债权的详细尽职调查,对收购人和处置人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多方参与的公开市场可能使得不良资产处置偏离审慎的风险规避原则,尤其可能造成收购人的损失,进而反过来打击这个市场。”陶金说道。

隐性不良贷款将在短期凸显

当前银行核销不良贷款的主要方式已“多点开花”,主要通过清收、批量转让、债转股等。一位银行业务部门相关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目前行内对不良资产的应对措施首先是严格分类,做实资本质量,其次是释放资源加大处理力度,然后是控制增量风险补足资本、保证拨备。年初监管放开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也为银行处置不良资产带来了多种可能,但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个人不良贷款的规模较小,银行通常并未将这类方式作为主要核销方式。

一位国有大行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行内个人不良贷款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虽然已经纳入了不良转让试点,但这不是主要核销不良资产的方式。银行不良资产统一由资产保全部门进行处理,主要通过追偿、诉法诉讼等方式进行;其次就是转给专业的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包括资产管理公司等来进行不良资产的核销”。另一家城商行人士更是直言,“行内没有处理个人不良贷款的需求”。

不少市场观点认为,当前我国银行很大部分的不良贷款是隐性的,许多隐性问题资产并未涵盖在内。对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认为,国内不良贷款测算是商业银行与监管部门关注的核心指标之一,银行不良界定有一套科学、通用的指标体系。虽然,近年来,国内监管部门对不良认定标准趋严,并引导金融机构加快不良处置。但未来银行需要进一步拓展不良处置方式与渠道;同时,努力提升银行经营能力,减少不良发生率,加强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等。

“隐性不良贷款的形成与银行的不良贷款认定办法以及不同贷款类型有关,例如有些贷款并未逾期,但其抵押资产快速贬值,或有些贷款已经出现逾期,但银行对其进行展期等。”陶金分析称,随着监管之下银行对不良贷款认定日趋严格,隐性不良贷款的问题会在短期凸显,但长期会逐步融入显性不良贷款中,逐步消化。在评估宏观层面的不良贷款风险时,可以更加关注显性不良贷款的变化趋势,如此可以很大程度上控制住隐性不良贷款带来的偏差问题。

不良贷款依旧存上升压力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企业经营环境、个人偿债能力均受波及,银行不良贷款就面临不小的攀升压力。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27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5%,较上季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虽然不良贷款率出现下滑,但不可否认的是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依旧在增加。今年10月,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朝弟表示,受疫情冲击和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影响,不良资产反弹压力仍然较大,风险可能继续暴露。

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认为,银行不良资产未来会面临一定的攀升压力,主要是经济面临的内外部形势比较严峻,同时还有疫情的冲击等。正如周茂华所言,接下来仍需要对潜在不良风险保持警惕,但不良贷款未必会大幅攀升,主要原因是此前国内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不良处置力度等,风险整体可控,银行整体经营保持稳健等。

陶金进一步指出,目前针对不良资产处置已经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市场和制度。在转移和收购环节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其他专门的不良资产处置公司之外,下游还有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收购领域,此外拍卖竞价、公开转让等手段近年来也逐步发展。在此背景下,不良资产的处置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因此需要在维护市场化机制、提高处置效率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对公开市场的监管,并建立合理的信息共享机制,减少不良资产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记者宋亦桐)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