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当前简讯:晨读|曹伟明:江南稻谷

2023-04-20 06:49:24来源:新民晚报


(资料图片)

我爱江南的青山绿水,更爱那低垂成熟的金色稻谷,那是江南水文化的创造,江南人性格的写照。

我从小就喜欢那具有江南意象的稻谷。那金灿灿沉甸甸的稻谷,源自于江南水文化孕育的,性情温和、丰满厚实的生命,它是田野的希望,金黄的色彩。

我高中毕业到农村插队落户务农,看到那带有稻花香的稻田作物,十分亲切。从插秧、耘稻,到收割、脱粒,我体验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艰辛。同时,在农村房屋的墙绘中,看到那健康农妇和怀抱丰收稻谷的画面,传达了人们经历劳作之后的喜悦心情。

后来,我有幸主管文物工作时,在青浦的崧泽古文化遗址上,发现了六千年前上海先民培育的粳、籼两种稻谷。“上海第一谷”的发现,让古代上海培植水稻有了实证。六千年的时空交错,人类文明透过黑黝黝的稻子谷粒,书写了江南农耕的文明史。

上海先民那些石斧、石锛、石犁等刀耕火种的生命创造,让江南文化上升到了一种先进的文明。谷粒状的玉璧出土,让稻谷成为沟通上天的通灵之物,祭天礼地,祈祷风调雨顺,稻谷丰收,生活安宁。

也是在青浦,我下乡采风时,搜集到了这样一个关于稻谷的民间故事。在太平天国时期,慕王带领太平军的天兵天将,依靠百姓民众挖城壕、筑工事,扎下了牢固的“铁营盘”。青浦田歌吟唱起“铁青浦,慕王筑,铁营盘,天兵驻,天兵天将真英雄,奸兵不敢犯青浦”的歌谣。然而,清兵采用围困拖死的诡计,企图通过封锁青浦,让太平军自生自灭。这时,慕王号召太平军和民众人人动手,自耕自种,自给自足。可是,粮仓内一时没有稻谷种子。天无绝人之路,城脚边的青龙村,有几位老农妇,每人背了一袋稻穗头,送到慕王的军营。她们说,“这些稻穗头,是我伲在平时烧饭的灶头边,从稻草上一颗一颗收摘下来,放入灶后的稻谷甏里的。”慕王高兴地接收了喜从天降的稻谷种,吩咐军民立马车水落秧。没想到,太平军的这些稻谷秧苗越种越旺,收成很好。青浦城内粮草充足,胜利在望。清兵围困青浦三年,太平稻丰收三年。据说后来这太平稻,成了闻名遐迩的“青浦薄稻”,伴随着那“带有稻花香”的青浦田歌,流淌于江南,温暖着民众。

我以为,江南的稻谷,生长于水中,它的籍贯应属于江南。虽然北方也种植稻谷,东北大米也天下闻名,但其典型的农作物应该是小麦,无论是从麦芒的尖锐,麦穗的张扬的姿态来看,麦子更属于阳刚性格。而具有柔和谦卑脾气的水稻,完全和地处和风细雨的江南水土、敦厚朴实的农民性格相吻合。只有生长在水中的稻谷,在柔美的青山绿水土壤中,由绿色变成金黄色,在微风的追赶下,在稻谷生长的唰唰声中,一浪高过一浪,如浩瀚的水波那般,飘荡出金灿灿、香喷喷的好声音,创造出让人温饱的奇迹。也只有这样晶莹剔透的米粒,其香、其糯、其白,才会让人久久的爱恋。

明清时期,“青浦薄稻”成为了朝廷的贡品,与此同时,朱家角古镇也成为了长三角地区稻米交易的集散地。

我爱江南的青山绿水,更爱那低垂成熟的金色稻谷,那是江南水文化的创造,江南人性格的写照。(曹伟明)

标签: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