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读者作者编者 | 毛时安: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上海

2022-04-23 08:22:57来源:新民晚报

4月5日,《新民晚报》“夜光杯”发表了我写的短文《那千千万万的平常日子》。我用没有任何修饰的白描,大白话地记叙了我目睹耳闻的上海人最平常的核酸检测、大白和居委会的抗疫小场景。没想到1500来字激起了想象不到的社会反响。

先是文化部的“中国艺术头条”精心用红字突出重点语词的阅读效果,收到18.5万读者点赞。搜狐、新浪、腾讯、网易、上观、人民资讯、界面新闻……各大网站纷纷转载。新华网客户端银河事务所工作室在转载夜光杯原创文章时,主编张书云女士请上海画家叶雄精心选配了汪家芳、朱新昌、张安朴等上海画家抗疫主题作品,同时,新华财经、光明日报、中国军事网推荐关注,转载当天就有121.9万读者点击,截至我写稿时,6天下来点击累计151.7万。在这一刻,上海不孤独,全国人民都把他们关切的目光投向上海。

这些年,我的大多数文字都是报刊和方方面面朋友逼出来的。这些日子里,我目睹疫情肆虐,心忧如焚。夜光杯首席编辑4月1日封城后的几天里不时催促我:“想约你写一篇居家感受行吗?”“今天可以来一篇振奋人心的吗?”……还给我了一个生活中实例,特别是“给上海加加油”一下子触动了我的泪点。我是该为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和正在苦苦坚守着的父老乡亲写些什么。

我在上海作协工作8年。每年11月25日我们都会捧一束鲜花给巴金老人祝寿。巴老教导我们,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我既不想无病呻吟,也不想廉价地肉麻吹捧。我只想表达我看到的哪怕还是表层的真实。所以,我写的都是最常见、没有任何戏剧性的情景。最后记录了我们一段街道干部小成的微信,不回避内心的负面情绪,然后,为了“还大家一个‘一切如常’的上海”,负重前行。

生活在上海,我们几乎天天都和顶天立地的摩天大楼擦肩而过,它们在阳光下画出一道现代意味十足的天际线。其实摩天楼的巍峨壮丽全靠着深扎在地下的地基坚实地支撑着。正是2500万普普通通的上海人,支撑着这座伟大的城市,上海。2500万上海人,足不出户,大家可以想一想,这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这样默默地承受着,坚守着,抗击着看不见的奥密克戎,一次次检测,一次次急救,无数楼栋的团长们夜不能寐通宵达旦的团购,难以想象的被克服的困难,还有“时空伴随者”许多新词,写下了沉默悲壮的一页。不同于战争年代的英雄炸碉堡、堵枪眼,和平年代的英雄是在逆境和危难中,守望相助。毋庸讳言,我们听到了哭泣,有过伤痛,但我们也呼喊,更互助……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尊严,坚守着如普希金诗句中的“高傲的忍耐”。当今年最后几缕春风掠过我们检测队伍的时候,它一定听到了我们依然激越的心跳。

2020年,新冠突袭江汉平原,上海医疗队除夕夜逆风而行的时刻,我发过一段后来全网转发的微信:“很喜欢一个城市这样的两面:一点的事就怕死,如履薄冰;天大的事不怕死,舍生取义。城市越文明,个人越珍惜个人的生命价值,同时也越乐于将个人生命价值发挥到极致。”

鲁迅先生说过,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你光明,中国就不黑暗。是的,每一个上海人站立的地方,就是上海,就是一座伟大的英雄的城市。我们光明,上海就不黑暗!

在默默的等待中,2022年春天的背影正渐渐消失在江南的细细雨丝中。从4月7日楼栋发现一个阳性邻居,到4月19日第一次允许下楼做核酸,现在才发现所有曾经金色飘落的银杏树,在不经意中,满树满枝的绿,绿得发亮发沉;还有一棵半截的枫树桩,伸出一段树枝,居然像火一样在大楼的一角燃烧着。

窗外,阳光正好。我们,足不出户。抬头看,天蓝得比海水还透明。这些日子里,我不是没有忧伤迷惘悲痛,不时有需要帮助和救援的微信。但看到大白、志愿者、物业管理、快递小哥、居委会干部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护士,他们忙碌的身影、疲惫的面容,我只能战胜自己的软弱,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已经坚持了那么多天,已经看到了长长隧道尽头的依稀亮光!为了上海和所有上海人的明天,我们唯有选择毫不动摇地坚守……(毛时安)

组稿编辑:郭影

标签: 生命价值 足不出户 顶天立地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