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 > 正文

张进华:强化安全体系建设,保障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发展

2022-04-08 15:12:24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当前,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面市场化发展新阶段,随着保有量的快速提升以及以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新产品技术加速迭代应用,我们需要进一步重视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充分认清安全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严峻性和紧迫性,始终将安全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及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一要务。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已从产品安全、网络安全逐步延伸到信息安全,并围绕公告准入、安全隐患排查、安全召回及事故处理、数据安全、沙盒监管等方面出台了系列管理政策及规定,有力保障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出台非常及时且有必要,是国家对前期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经验的系统总结,也是对未来安全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对企业加快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重视安全问题,保障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发展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从培育期进入了快速成长期,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倍,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随着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召回及安全事故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2021年,我国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59次,涉及车辆83万辆,召回次数和召回数量比去年增长了31.1%和75.9%,52.5%的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反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问题;分析近几年发生的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发现,既有充电设施不合格、用户使用不当、维修保养不规范等外部因素,也有早期产品动力电池及高压部件老化、整车和电池质量等内部因素,同时还面临着交通事故碰撞后的电池安全性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已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进程加速时期,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运行,杜绝重大安全事故仍是当前行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全行业都需要不断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安全技术的创新,保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

新能源汽车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系统设计是保障新能源汽车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需要企业进一步提高安全责任意识,树立安全观念,落实主体责任,构建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一方面,企业需要从动力电池单体、设计制造、充电及使用过程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方面强化安全质量,提升电池包与整车底盘一体化设计水平,提高充电设施质量,加强安全防护和可靠性验证,逐步建立起“本体安全、主动安全、被动安全、过程安全”四级安全体系。另一方面,整车企业还需加强对关键零部件供应体系管理,提出明确的产品安全及质量要求,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售后服务体系在维护保养、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协同作用,做好火灾事故案例的研究分析。

三、强化技术及标准创新,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水平

《指导意见》要求,企业应持续开展技术研发,通过技术及标准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具体来说主要包括:

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性能。围绕动力电池热失控安全,电池系统高压绝缘安全和碰撞安全、三元材料动力电池热稳定性、充电安全防护等安全技术仍需持续开展技术攻关,通过热源隔断、双向换流、高温绝缘、智能冷却、自动灭火等技术实现电池系统不热扩散目标。并加强对固态电解质、阻燃电解液等关键材料技术攻关,研发全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等高安全性的新体系电池,通过产品更新迭代以保障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安全。

提升产品安全设计水平。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整车架构及布置方面有较大的不同,需要围绕符合新能源汽车特征的专用平台加强技术创新与突破,研究制定整车级、系统级、零部件级的产品安全性设计指导文件,并及时根据产品使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持续迭代修订。同时强化对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充电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管理。

加强安全监测预警及消防安全技术研究。新能源汽车安全监测预警是保障使用环节安全的重要支撑,我国已建成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新能源汽车监控平台系统,持续开展安全监控数据及事故车辆历史数据的追溯分析研究,可有效推动大数据在新能源汽车安全监控及早期预警中发挥更大作用。另外,亟需进一步加强与消防行业联合研究,研究各类电池火灾发展机理及蔓延规律,研发极早期火灾探测技术和长时效灭火剂,研发新型消防自动灭火装置,实现极早期的预警及安全事故后的极速响应灭火。

加强安全及质量相关技术标准研究。开展更严苛的安全质量标准研究,可充分发挥标准在保障产品质量及安全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国家已发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等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同时汽车学会围绕电动汽车跌落及底部抗碰撞能力、动力电池通用技术要求、自动灭火装置、梯次利用储能安全等领域组织行业研制发布了一批团体标准,有效发挥了团体标准在填补空白及前沿技术引领方面的作用。

四、加强技术交流,实现跨行业的协同融合

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日新月异,产品仍处于不断迭代过程中,汽车与能源、交通等行业的融合也不断深化。安全问题已逐步延伸到上下游产业链及跨产业融合的边界区域,亟需进一步加强相关方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新能源汽车整体安全技术水平的提升。一是加强整车与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充电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技术交流,共同推进关键零部件安全风险评估、故障及失效模型、产品安全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协同研究。二是加强汽车与电网、交通等行业的协同,共同解决当前充电过程中存在的过充、充电枪过热、瞬时大电流脉冲、响应不及时、兼容性差等问题,及时降低车辆充电环节安全风险;共同解决高等级自动驾驶条件下,汽车与道路基础设施的互信协同。三是加强汽车与消防行业的协同,围绕动力电池火灾案例分析、动力电池热失控极早期火灾探测、长时效灭火剂、自动灭火装置等方面,开展交流与联合研究。

标签: 安全体系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