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证券 > 正文

多因素推动欧盟碳价创新高 国内碳价是否也看涨?

2021-11-25 06:23:58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1月23日,欧盟碳排放权配额(EUA)一度上涨至71.21欧元/吨,当日以69.70欧元/吨的价格收盘。相较于1月4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TS)第四交易阶段启动时34欧元/吨的价格,欧盟碳价已经在今年内实现了翻倍增长。

本轮欧盟碳价上涨始自11月1日。彼时欧盟碳市场刚刚经历了数日的下跌,当日以不到57欧元/吨的收盘价格触底,之后便开启了9月底以来最强势的一轮上涨趋势,直到11月23日突破70欧元大关。

已经发展至第四阶段的欧盟碳市场对11月的国际气候变化问题谈判的结果非常快速地产生了反馈,也侧面地反映出了气候行动主流化进程推动后,相应的市场机制能够发挥出多大的能量。

天然气紧张推高欧盟碳价?

多个行业分析称,本轮上涨与欧洲今冬气温偏低、天然气供应紧张等因素关系甚密。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陈志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近期欧洲的天然气供给比较紧张,其中包括白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方面的限制行动,“加上整个欧洲今冬面临较低气温,供暖需求相对增大,导致天然气供需更加紧张了。”

近期俄罗斯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的主要输送线路本来就因为流量太小导致了供需紧张、价格飙升。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又在11月16日宣布暂停俄罗斯到欧洲的新北溪-2号管道的审批程序。该管道原本可以缓解欧洲天然气市场的紧张局势,但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在审查材料后表示,该管道的独立运营商“北溪-2AG”公司的组织形式须符合德国法律规定,否则不予认证。

这家企业已经公开表示,希望在德国成立子公司,以确保遵守德国的现行法律法规。然而即使该公司能够获得德国认证,还需面临欧盟委员会长达2~4个月的审查。

此外,美国采取的制裁行动也成了对这一项目进展影响深重的“场外因素”。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当地时间11月22日又在一份声明中宣布,美国在11月21日进一步实施了与“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有关的制裁,将对参与项目的一家与俄罗斯有关的公司及两艘船只实施新的限制措施。

欧洲的主要供暖期一般是每年的10月至来年3月底。也就是说,今冬的欧洲“气荒”很难靠新北溪-2号管道的供应得以缓解。

陈志斌表示,这样的情况下,欧洲煤炭用量开始增加。“最近煤的利润率较为可观,即使煤价也上涨了,燃煤也相对有利可图。所以供暖煤炭用量的增加导致整体排放量的增加,从而导致碳价上涨。这就是导致欧洲碳价本轮上涨的一个原因。”

市场仍长期看涨

与此同时,11月1日恰逢《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开幕。虽然不少观点认为COP26没能达到预期的谈判结果,但所有国家都同意在2022年重新审视并加强从目前到2030年的排放目标,也就是国家自主贡献(NDC)。此外,COP26上成功就《巴黎协定》第六条的相关细则达成一致。这项主要成果将为未来形成国际碳交易机制奠定基础。

实际上,自新冠疫情于2020年初暴发后,全球范围内的碳市场交易都经历了价格下挫、大幅波动的过程。欧盟碳价曾于2020年3月中旬一度跌至约15欧元。但是随着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尤其欧盟也主动推出了一系列强调绿色复苏计划,对欧盟碳市场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今年以来,欧盟碳价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屡创新高。而国际谈判协议的成形,已经为未来的市场路线给出了明确方向。

一位长期从事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的业内人士表示,欧盟碳市场短期内的上涨主要还是来自于参与者们对于未来价格还会继续上涨的预期,也就是市场预期所推动的。而长期来看,欧盟碳市场的核心底层逻辑便是践行限额且配额总量逐年递减,以期最终实现碳中和这一宏观目标。这一逻辑本身就会给参与企业带来价格上升的预期,而COP26上对于碳中和与减排雄心的提振更是进一步释放出了明确信号。

“欧盟在COP26所宣布的一系列计划、参与的各个国际气候行动宣言,都直接增加了欧盟碳市场各参与方对配额长期稀缺的信心。欧盟碳市场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它的碳市场配额总量与欧盟整体的减排目标、排放总量是挂钩的。过去欧盟在碳减排目标上加码,很快就会反映到碳价上涨上,这是一个很量化很清晰的关系。”陈志斌解释道。

而具体到COP26关于国际碳交易基本原则方面达成的一致协议,陈志斌认为这在现阶段很难对像欧盟这样的区域碳市场产生明显影响。“关于《巴黎协定》第六条,目前看来主要还是用于满足各国NDC的,至于一国的减排量是否能够用来满足其他国家的碳市场需求,目前还没有很清晰的界定。《巴黎协定》第六条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敲定相关细节,目前欧盟的高碳价会否产生溢出效应、是否会带动其他国家碳价上涨,不确定性较高,或许碳边境调节机制会是一个影响渠道,但至少在两到三年内很难发生。”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大部分的碳交易都发生在欧洲,欧盟碳价格保持上升趋势会推动全球对碳减排的重视程度。“从金融的角度来看,如果某一资产的价格进入到持续上升阶段,就会吸引更多的参与方进入该市场。因此对价格上升的预期不论对各国碳市场和全球统一的碳交易机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它是基于碳中和这样一个相对长远的宏观目标,只要不是短期内的巨大波动,目前看来是一个较为健康的状态。”

能源短缺是否会影响中国碳市场?

相对于已经进入第四阶段,相对成熟的欧盟碳市场,我国碳市场才刚于今年7月中旬上线交易,依旧处于相对初期的探索阶段。而我国也刚刚在9-10月经历了一轮能源供应短缺造成的“拉闸限电”等问题,我国也同样在COP26前后持续推出相关的规划目标。

这些因素是否也会促成国内碳价的上涨趋势?对此陈志斌表示,相对于一半以上配额都通过拍卖方式进行交易的欧盟碳市场,目前我国主要以免费分配为主,因此全国碳市场价格对能源和电力供应影响很小。同时能源电力部门和碳价格之间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成型的联动机制,“或许未来我们碳市场、能源市场、电力市场变得更加市场化,并且发展相关金融工具后,才能够有价格上较强的联动。”

上线不到半年的全国碳市场虽然是全球覆盖碳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但目前在交易层面上仅占全球1%左右的交易额。前段时间全国碳市场刚刚经历了一段活跃度与价格都相对低迷的阶段,随着生态环境部开始推进年底履约工作,在近期活跃度有所提升。截至11月24日收盘,全国碳排放配额(CEA)当日总成交量1,901,228吨,总成交额79,652,865.26元,是10月25日12,501吨的日成交量的152倍。目前43元/吨左右的交易价格,基本与上月同期持平,依旧低于7月16日开市时48元/吨的价格。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初始的开盘价格是各方平衡的结果,并不完全是市场意志的体现。之后的价格下行则是市场参与者前期市场了解程度不足、交易意愿较为保守所造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碳市场所发放的是2019-2020年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今年发生的短期能源短缺问题并不会影响碳市场交易情况。同时我国碳市场目前配额采取的是以强度控制为基本思路的行业基准法,总量控制的方式与实际的发电产出量挂钩,“假设2021年的配额方式不变,那么发电量越多,负荷越高,发电效率就有可能越高,有些企业可能还会因为这轮短时的能源短缺在碳交易层面获得更多收入。”陈志斌解释道。

相对来说,履约的压力反而在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交易方面产生了更大的影响。上海碳市场数据显示,自今年10月底以来CCER每天成交量都在十万吨以上,10月28日以来累计成交量超过540万吨,CCER市场交易持续活跃,交易价格上涨18倍。

虽然从价格上看来,CCER成交均价最高仅有36~37元/吨左右,低于全国碳市场43元左右的价格。2017年开始,国内的CCER项目的核定签发一直处于暂停状态,目前市场可流动的CCER存量约为6000万吨。“市场上一直没有进一步新增的资金,现在被纳入到履约范围内的都是存量的CCER,实际上未来价格是否还会上升,取决于能否形成一个市场驱动的价格机制。”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价格相对碳配额更便宜一些,目前CCER市场的交易热情更高一些。

相对于碳价的短期起伏,陈志斌认为现阶段应当更加关注国内碳市场的制度完善,“谁来为碳排放买单?减排需要付出多高的代价?这可能是现阶段碳市场需要回答的问题。由于我国还没实现达峰,很难像已经达峰的欧盟一样计算出每年固定的减排量,对增量的预估是很难的。目前我们在制度的完善、减排作用的实现、量化机制、公开机制、金融机构的参与等方面,都需要投注更高的关注度。”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