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一茶一叶总关情】武夷山:科技创新唱响乡村振兴之歌

2022-06-17 14:18:17来源:福建日报

“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千百年前,著名理学家朱熹对武夷茶的动人描绘仍在碧水丹山间回响,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寻茶。

近年来,一场绿色改革在武夷山的茶园悄然兴起,吹来科技创新的春风,油菜花、大豆和茶树,唱响当代人与自然共生发展的和谐之歌。

去年3月22日,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谆谆嘱托,重如千钧;殷殷期望,言犹在耳:“武夷山这个地方物华天宝,茶文化历史久远,气候适宜、茶资源优势明显,又有科技支撑,形成了生机勃勃的茶产业。”“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六月的武夷,暑气尚未探出头来,茶香早已传遍全城。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进茶乡、茶园,只见处处绿意绵延,辉映着当地百姓的致富路。

论文写在田野上

“夏种大豆、冬种油菜”的生态茶园模式在武夷山火了之后,廖红变得更忙了。

“到了大豆该下地的时节,我要给乡亲们把把关。”连日来,廖红奔走在大大小小的茶园里,悉心指导茶农做好新一轮大豆的种植。

廖红是国内植物营养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2015年,她作为优秀人才被引进到福建农林大学。在福建,那些曾经只停留在实验室、科学论文里的研究有了更多发挥的土壤。

福建是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源地。1999年2月,南平选派首批225名科技人员,深入215个村开展服务,拉开了“科技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多次到南平田间地头调研,亲自倡导并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2002年8月,他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结合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和思考,提炼出“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实工作基础”的农村工作思路。

2019年10月,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广大科技特派员要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如今,从科技服务到科技创业,从单枪匹马到团队作战,我省科特派创业和技术服务已实现乡镇全覆盖。

“汇报自己涉及的植物营养学是应用基础学科,努力的方向不仅是把论文发表在期刊杂志上,还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为社会作贡献,这就是为什么我从广州来到福州的原因。”作为科技特派员的代表,廖红还向总书记汇报了科技特派员制度给当地茶产业发展带来的变化。

“我当时就站在这里给总书记介绍我和我的学生推广的科学技术。”站在燕子窠生态茶园里,廖红记忆犹新。一年来,她推广的生态茶园种植技术已在当地有了更多推广。

廖红团队的核心成员徐茂兴常把一个表格揣在兜里,具体记录了生态茶园建设参与者的名单:燕子窠片区1630亩、黄村片区2900亩、曹墩片区645亩……每一次名单的增加,都让徐茂兴兴奋。

“当时我向总书记报告自己当科技特派员有20多年了。总书记看到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基层发展得这么好,十分高兴,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徐茂兴来自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茶叶科学研究所,是一名茶学专业的农艺师。

徐茂兴说,自己是首批科技特派员中的一员。廖红教授的加入,让他更加感到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旺盛生命力。“高等院校里的科学家来到田间地头,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加专业的科技支撑,同时,结合我们的实践经验,反哺他们的研究,大家互相促进。”近些年跟随廖红教授四处宣传推广,徐茂兴自己长了见识,也更好地帮助了乡亲们。

近日,在一场讲座上,廖红再次和大家分享了她关于生态茶园的最新理念:“我希望把茶园建成森林一样的碳的汇聚地。”从去年起,在省科技厅的指导下,廖红牵头组建了一支绿色碳汇茶园科技特派员团队,目前,共有40多名相关专业的老师。

“此外,我们还有130多个学生志愿者,现在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志愿者在茶园里,既给大家讲解,也为接下来在正岩核心产区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做准备。”廖红说。

高校里的科学家、深耕田野的“土专家”、朝气蓬勃的学生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见证了科技特派员制度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但,远不止于此。全国首个科特派培训基地落地南平,建成41个现场教学点,发布我省首个科特派服务标准,推动“科特贷”金融产品升级,发放首笔“科特e贷”……

“总书记嘱咐我们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鼓励个人科技特派员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整合相关科技人才资源,逐步加大团队科技特派员比例。同时,我们进一步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和选派方式,搭建培训交流平台,强化要素保障,深入推进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

小叶子有大文章

像廖红这样通过科技力量给当地茶产业注入发展动能,是以“三茶”统筹推进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片“金叶子”,连着一二三产,如何做好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武夷茶因独特的“岩骨花香”闻名于世,如何守好这一份珍贵的生态资源家底?去年7月,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成立“三茶”统筹创新工作专班,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武夷茶的公信力,严守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两条线”,打通发展的难点、痛点。随后,武夷山生态茶园建设试点工作拉开帷幕,引领全市115个村、所有茶企茶农推进生态种植,还计划设立公益性武夷茶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和国家食品检验中心武夷山分中心,走绿色化、标准化发展路子。

在今年的国际茶日期间,武夷山举办了万里茶道分会场活动。在万里茶道起点下梅村,茶界代表一起品茗举杯,宣传武夷茶文化,更面向世界推介武夷山。

武夷山茶文化历史悠久,如何让文化底蕴为产业发展增色?距燕子窠生态茶园5分钟左右车程,有一家以茶为主题的民宿。民宿里的600亩茶园,是廖红最早开展生态茶园试验的地方。

油菜花如何种?大豆品种如何选?去年,这里建设了“福建省生态茶园技术推广中心”,为茶农、茶企提供实地参观学习的场所。同时,茶园内还建有当代“茶圣”吴觉农纪念馆、观光工厂,让游客深入感受“三茶”统筹发展的内涵,让茶文化融入文旅经济,成为当地加快点绿成金的一个新地标。

去年4月,农夫山泉“落户”武夷山,推出专用泡茶水。去年11月,科特派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会在武夷山举办,89项茶科技项目成果持有科研人员面向茶企现场路演对接,向全省推广,让茶科技更好地在市场得到运用。

“一片叶”和“一座山”、“一片叶”和“一瓶水”,由茶产业延伸开去,茶旅融合项目、茶食品、茶机械、泡茶水……通过挖掘茶文化、创新茶科技,“一片叶”正在迸发更大的能量。

去年12月,由当地政府专门打造的武夷茶交易中心正式开业。茶相关产业占比45%,商业娱乐文化配套占比55%,一组数据说明了“跳出茶叶做茶叶”的创新发展理念。从打造旅游景区入手,以茶交易为核心,融合品牌茶企、茶文化交流、茶研学基地等业态,集接待、品鉴、休闲、旅游、购物、演艺为一体,打造永不落幕的茶博会,实现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

松溪省级现代农业(茶业)产业园、华祥苑茶博城、熹茗白茶加工及产业技术基地……如今,在产茶区,像这样多要素集聚的大项目正在加速落地。

去年以来,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和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南平市谋划“三茶”统筹重点项目53个,总投资超过100亿元。2021年,全市茶园面积64.42万亩,毛茶总产8.38万吨,毛茶产值42.82亿元,规上茶企加工产值95.93亿元,茶叶税收1.3亿元,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50亿元。

一茶一叶总关情

产业兴则乡村兴。武夷山的春茶季于4月拉开序幕,近日,已到了家家户户精制茶的时节,茶农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杨文春就是其中之一。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四进坦洋村指导茶产业的故事让我们心中温暖。去年总书记来时还惦念着我们茶农的生产生活,对茶叶十分了解,我们真的很感动!”

记者见到杨文春时,他正在自家的茶厂里为毛茶下一次焙火做准备。作为生态茶园建设模式的受益者,他常以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来描述自家茶叶品质与生活的变化。

“最近雨下得多,但只要一天晴,老百姓都去种大豆了,有的豆子都长得老高了。”过去一年里,老杨被大家称为新晋“农民科学家”,把成功经验分享出去,自己也成了生态茶园技术的宣讲者。

杨文春所在的星村镇被称为武夷岩茶第一镇,全镇茶园面积占武夷山近二分之一。家家有茶山,人人会种茶、制茶,茶叶成为打开乡村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有了好产业,村民们更是没闲着。与杨文春同在一个合作社,邻村的范德兴和占永禄早就听说杨文春发展生态茶园效益显著,便也想向廖红教授请教生态茶园的技术。去年,在燕子窠生态茶园里。

他们所在的黄村村一直是镇上的“优等生”,早在2013年,村民们便有了变散为整、抱团发展的想法。依托村党支部成立了专业合作社,2018年升级为公司化运作,为茶农配置优质生产资源、技术力量、金融资本、信息资源和市场销售渠道,更是创立了自有品牌勇闯市场。

有了市场,茶叶送出去,客人更要请进来。“有了生态茶园的种植技术,可是客商到了这儿看到环境乱糟糟的,怎么相信生态茶的品质呢?”范德兴回忆说,原先家家户户做茶,但由于缺乏生态环保的观念,每到制茶季,村里就变得又脏又乱。后来,村民们打算从人居环境整治上发力,同时利用良好的生态,发展茶旅生态游。

如今,由村里原先一处旧房子改造而来的“茶部落”成了示范点。“在这个会议室里,从人居环境整治到乡村产业发展,村民们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让全体融入到黄村村茶旅融合产业体系中,形成有特色的茶旅融合群落,也提升了我们村的社会治理能力。”黄村村主任熊丽琴说。

“当时总书记跟我们说扶贫已经是过去一个阶段了,现在是乡村振兴。我们将以此为起点,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小乡村振兴起来!”在茶园里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范德兴倍感振奋。如今他仍常常和乡亲们分享当时的场景,鼓舞全村掀起谋发展的热潮。

星村镇位于九曲溪上游,依山傍水,全镇约三分之二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内。为统筹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关系,星村镇选定绿色优质特色产业,正在着力打造茶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

新建停车场、观景台、漫步道……一年来,以燕子窠生态茶园为示范点,乡村建设干劲十足。

去年,燕子窠生态茶园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党史学习教育参访点、南平市第一批重点科技特派员现场教学点,并获评“中国茶产业T20最美生态茶园”,共接待来访游客5826批61101人次,为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带来新动能。

标签: 绿色优质特色产业 燕子窠生态茶园 中国茶产业T20最美生态茶园 武夷岩茶第一镇 华祥苑茶博城 熹茗白茶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精彩新闻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