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快讯 > 正文

平安普惠以创新模式打通三农服务,带来多姿多彩的无限可能

2020-12-15 17:55:37来源:壹点网

2020年,是历史意义非凡的一年。

“十三五”时期,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2019年的9057元,年均增幅30%,很多农村老百姓生活有了质的飞跃。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平凡人改变命运的故事。在重庆永川区朱沱镇,种植水稻的农户们组建的合作社欣欣向荣,他们聚合起集体的力量,让乡亲们共享丰收的甘美,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陈勇正是朱沱镇一座合作社里的成员,他时时将“带着大伙一起受益”挂在嘴边,身体力行一心扑在了合作社的水稻事业上。陈勇在朱沱镇租种了约600亩地,联合着其他农户,经营着股份制合作社,带动周边乡亲走向富裕。

(图:陈勇)

42岁的陈勇仿佛有用不完的劲,觉得自己“还年轻”,他不断学习着新知识,想要将当地优质的竹香稻推广出去,努力扩大销路渠道,让更多人吃上家乡的好米。

卖掉中巴车,回乡种地

陈勇是土生土长的重庆永川人,操着一口地道的重庆方言,皮肤晒得黝黑。一聊起水稻的事,热情淳朴的他便说个不停。

十年前,陈勇用积蓄盘下了一辆大巴车,夫妻两人开始了在路途上奔波的营生。当时,陈勇的大儿子才上小学,小女儿刚出生不久,家里的经济压力一下子就来了。跑中巴车营生,一年也能挣不少,总比守着祖辈那一亩三分地强。陈勇当时觉得,有了这辆车,生活也就有了新奔头。

(图:陈勇在稻田耕作)

风里来雨里去的日子就这么过去了六年,在外奔波的时间长了,身体也吃不消。2016年,媳妇腰椎出了毛病,动了手术以后,无法长时间售票,中巴车生意也不得不停下。夫妻俩商量之后,决定把车卖了,回了老家。

想起当初这个决定,陈勇并不觉得后悔:“身体原因嘛,这也没办法。现在水稻做起来了,每年挣个20万左右,还能带着乡亲们一起挣钱,比跑中巴车好。”

卖掉中巴车之后,陈勇回乡开始养泥鳅。泥鳅养殖需要精心管理水质、投喂营养饲料,还得时时留意泥鳅的健康状况。养殖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操心管理,一不留神,就会造成大损失。

(图:陈勇手抱收成稻米)

陈勇是个憨直的汉子,他觉得养殖这样的精细活,也许不是自己施展的天地,而水稻种植季节性强,农闲时也能轻松些。永川区朱沱镇是个好地方,好田好地好气候,尤其适合水稻。于是陈勇把养殖泥鳅的规模减小了,最终还是主要投入在水稻种植上,在稻田里开始了新事业。

不再在外奔波之后,媳妇腰椎的毛病也好多了,但夫妻二人的分工还是大致如前,媳妇“主内”,管管账本文件,算算工人的工钱,农忙时节也会过来帮着做饭。为了媳妇身体着想,陈勇也不让她太累,说起平时的劳动分工,陈勇嘿嘿一笑:“当然还是我干得多。”

陈勇也见识过外面的世界,与其指望“靠天吃饭”,他其实更希望把水稻当做一门生意去经营。陈勇想着,与乡亲们“抱团经营”,力量更大、收入更稳,也让乡亲们的辛苦劳动得到更大回报。

合作社让大伙富起来

今年丰收,稻米平均亩产达到一千斤,陈勇经营着约600亩的水稻田,总产量约有十万斤。整个九月份,陈勇都忙里忙外,收割完稻谷,得赶着烘干和加工。

在往年,农忙的时候忙不过来,陈勇亲力亲为的同时,也得雇佣永川本地的劳动力。重庆多山,有些耕地崎岖不平,从前机器开不进去的地方,播种、收割都得靠人工。稻谷收成的时节,用肩挑、用背扛,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把稻米挑到大路上运输。

“大家都是辛苦挣的汗水钱,累得时候那真是累得很。靠土地吃饭的农民,没有一个是不辛苦的。”农忙时,从早干到晚,有时连喘口气的时间都顾不上。

说起种地的累,陈勇感慨颇多,他对这片土地、对父老乡亲怀着深厚的感情,自己的生活改善后,总想着如何帮助村里的其他人。

(图:陈勇下田准备工作)

陈勇所在的合作社有11个大户,他是其中之一。个体农户势单力薄,抗风险能力弱,挣得的“汗水钱”也少,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或是难以预料的市场波动,收入都难以保证。共同成立合作社,能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团结力量大,分担抵御市场风险。

合作社做的是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社里采购的先进的农机帮助大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优质种子和秧苗、肥料、除草剂等,也都由社里统一按进价采购。生产过程也都由合作社统一耕田、插秧、收割、烘干、加工。做出来的稻米产品,再以优惠的价格卖给老百姓。

(图:重庆航拍图)

“今年的政策好,合作社还能拿到60元一吨的烘干补贴。”陈勇说起合作社的好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神情。

去年,陈勇通过平安普惠三农服务获得20万元资金支持,申请的过程快捷顺畅,没几天就办了下来。这笔款项如同及时雨,社里有了这笔钱,在原本崎岖不平的地方修上好路,作业的农机能开进去,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也不必再像从前那样依靠人工辛苦劳作了。

以合作社带动周边乡亲的,不只有陈勇。

(图:罗永勇)

附近马道子村里的罗永勇也从事水稻种植,他所在的股份制合作社社员达到80多人。国家对合作社的补贴力度大,社员们在水稻种植的全程都能受益于合作社的优惠政策。

罗永勇去年也通过平安普惠三农服务申请到了30万元,合作社添了先进的无人机。水稻进入拔节抽穗期时,如果遇到高温天气,最容易爆发病虫灾害,为确保水稻稳产高产,利用无人机作业,很大程度起到高效率防病、防虫、防早衰、增粒重的作用。

(图:罗永勇巡视稻田情况)

科技带来的改变,让农业致富获得了更多可能性,也让“农民”二字不再局限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体力劳动者。

在合作社里,有不少贫困户,农户入股合作社,能在盈利的时候拿到分红,这是很可观的一笔收益。依靠集体的力量,大伙都能够享受到实在的优惠,也有了满满的安全感。平凡劳动者的梦想,正在永川区朱沱镇广阔的水稻田里踏实生根。

新型农民:既脚踏实地,也仰望星空

“多学习对自身也有好处。一点不学,有什么意思!”

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陈勇,今年已年逾不惑,还总觉得自己“还年轻”,有太多知识要去学习,还要再努力去跟上时代的步伐。今年谷子打完了,县里村里组织大伙出去参观,从别的村、别的合作社里学习经验,互相交流。

作为种植大户,陈勇还去参加了重庆市里的农业经理人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农机驾驶、维修、农场管理等知识,还包含了电商、中级技术、销售等市场知识。

开阔了眼界之后,陈勇觉得,一味想着提高水稻产量,终究还是不足的。

“光是种出来,还要卖出去,这才是我们的出路。光是种出来有什么用,种出来卖不了钱没有用。”陈勇话语中透露着致富的朴实愿望:想要大家都致富,那么必须将好产品卖出去。

(图:陈勇在稻田巡视)

陈勇种的是当地特色的“竹香稻”,跟普通的稻米口感不同,有着竹子的特殊清香味。“做饭出来的话,锅盖揭开很香的!”他对竹香稻自信满满,因此他想要将自己优质的竹香稻推广出去,努力扩大销路渠道。尽管目前永川的几家大型合作社与国家粮库对接,可以保证一定的销量,但陈勇觉得,竹香稻还有很强的市场潜力。

在未来,陈勇打算在稻米加工上下功夫。陈勇想着再与合作社伙伴筹建一个厂房,做好竹香稻加工,争取申请国家QS质量认证,这样零售的渠道就能扩大到超市的零售货架。

在闲时,陈勇自己也爱玩玩抖音快手,捧着手机琢磨短视频带货,他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是业余的,还在学呢。”

(图:乡村航拍图)

陈勇希望能通过网络打开竹香稻的销路,这对于农产品销售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近年来,新零售和新业态快速发展,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促进农产品销售补上了传统农产品营销的“短板”。农业农村部也将继续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强与电商企业合作,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步伐,为促进农产品流通提供有力的支撑。

互联网与农业融合为重庆特色农产品营销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

在距离朱沱镇不远的狮子村里,西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刘聪就将“互联网+”的销售模式运用得得心应手。他下乡创业种植葡萄,正是采用直播销售、粉丝群、电商平台合作等新潮的方式,把好吃的葡萄卖出去,更多人吃到梦想的甜蜜。

(图:刘聪修剪枝叶)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重庆永川的希望田野上,像陈勇、罗永勇、刘聪这样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生活,带领着乡亲走向富裕。

在乡村的广阔天地中,有着多姿多彩的无限可能,每一个可敬的奋斗者,都通过自身的选择,去探寻不一样的创业之路。

在大有可为的时代,更多人怀着创业的满腔热情,在肥沃的土地上扎根,仰望着星空,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幸福之花,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平安普惠通过创新模式,切实打通三农服务的通道,为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动力。平安普惠三农服务目前已覆盖包括甘肃、重庆、贵州、陕西、海南、黑龙江、云南等12个省市,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多种农业类型。截至目前,平安普惠累计向近300位农村合作社带头人及农创者提供帮扶资金12340.5万元,直接扶持超过800户贫困户。

服务小微,值得信赖,是平安普惠三农服务始终不忘的初衷与决心。平安助力将资金送到个体农户的手中,让每一位踏实勤恳的劳动者,都能在奋斗中改变命运、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