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 > 正文

科技创新片区:做深做实“两区”建设 双轮驱动的科创“大脑”

2021-01-18 09:07:59来源:北京商报

在做深做实“两区”建设、推进北京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在北京自贸区全面落地的宝贵窗口期,北京商报特别策划一组系列报道,聚焦自贸区的启航与成长。通过实地调研,讲述海南、深圳与上海自贸区三个先行样本因地制宜的发展故事,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经验与制度创新。同时,聆听来自北京自贸区三大片区顶层设计者和亲历者的权威声音、来自区内企业的一线声音,搭建政策制定者与企业间的信息桥梁,为北京自贸区的远航出谋划策。

北京创新发展将迈上新台阶。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科技服务等产业的北京自贸区科技创新片区,已形成海淀、昌平两大组团“双轮”驱动的建设格局。总面积31.85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片区,包括中关村科学城21.59平方公里和北京生命科学园周边可利用产业空间10.26平方公里。前者是承载北京高端科技创新功能、培育高精尖产业、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引擎,目前已聚集了华为、用友网络、北斗星通等科技创新企业2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1家。后者是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园区之一,目前聚集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一批顶级研发机构,入驻了440多家创新型医药健康企业。

“我们一直认为产学研用高水平的互动是中关村不断创新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 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表示,海淀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进这项工作,例如科技企业创业再出发的15条措施等;提升营商环境方面,海淀全面推进区块链+政务服务,建设了确权融资中心和基于区块链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人才服务方面,海淀通过建设国际人才会客厅和人才驿站,来探索为国际人才进行全方位服务。

对于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的发展,海淀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梁爽表示,海淀将持续发挥中关村科学城创新策源地优势,吸引顶尖机构,开展支撑底层关键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研发;拓展金融科技应用场景,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按照功能规划,科技创新片区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科技服务等产业。

那么,中关村科学城的科技服务业该如何发展?“海淀制定完成《中关村科学城创业孵化平台载体分类分级评价和资金支持方案》,通过无偿资助、业务奖励和补助等多种方式,支持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基地发展,不断提升创业孵化平台载体创业服务能力。”梁爽表示。

信息服务业该如何发展?梁爽表示,海淀定期组织编制公共数据开放计划,搭建“海淀区大数据平台”。依托“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鼓励开源软件代码库和开发工具服务商在区内落地。

生物与健康产业该如何发展?梁爽表示:“我们围绕医药健康产业,重点发展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和智能医疗。加速医药研发成果转化。围绕‘互联网+医疗’,为互联网医院、智能医院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生命科学园以及周边地区则是全市医药健康产业的核心区域,也是自贸区科技创新片区的主阵地。昌平区委书记于长辉表示,将聚焦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全市医药健康产业的“核爆点”。

对于北京生命科学园的体制应该如何完善,昌平区副区长董贵蛟表示,“按照‘市区统筹、以区为主’的要求,我们引入了第三方专业服务团队,建立了‘管委会+运营公司+开发企业’的工作机制。下一步,将对标世界先进园区,彻底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全力支持专业服务团队开展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产业运营服务,加快导入全球创新资源”。

对于如何继续补齐北京生命科学园的创新要素,董贵蛟表示,目前正在集中布局一批关键平台,其中与高瓴资本合作建设的国际研究型医院已开工,运营后每年可完成400-600个临床试验和临床研究;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医疗器械技术审评、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三大中心”已经确定入驻生命园;大分子生物药中试、细胞与基因治疗中试等一批专业服务平台也正在加快建设。

对于如何优化北京生命科学园的创新环境,董贵蛟表示,“软环境”方面,将按照“市场化运营、政府提供必要支持”的原则,积极引入市场化会议机构,高标准策划招商推介、学术交流等系列活动,支持入园企业建立创新联合体,打造更具“黏性”的生态体系;“硬环境”方面,将加快生命园三期开发建设,高起点做好城市设计,高标准建设配套设施,解决好企业和人才所关心的住房、教育等问题,真正实现产城融合,为各类主体创新创业做好服务保障。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