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 > 正文

王安石文集孤本现身拍卖场 宋代安徽舒州的官刻本

2020-11-27 13:52:08来源:第一财经

“宋本太珍贵了。”亲眼见到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三卷孤本,《宋人佚简》研究专家孙继民感叹,自己多年来想看真本的心愿,总算实现了。

2021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诞辰100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宋代文学研究专家张剑没想到,新发现的三卷《王文公文集》孤本,能在这个时候浮出水面。

王安石世称王文公,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学者和文学家,用复旦大学教授王水照的话说,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能够“广涉四部、具有恢宏格局的文化巨人”。

王安石著作等身,但生前从未编撰个人文集。1086年王安石去世后,其门生、长孙和曾孙数次编撰其遗作,从临川本、龙舒本到杭本,不断增补或是修正后刊刻。

龙舒本的原标目为《王文公文集》,是宋代安徽舒州的官刻本,收录了王安石的2281篇诗文,全帙一百卷,绝大部分纸背为宋人书简手劄。

《王文公文集》的珍贵在于,从南宋至今从未翻刻,保持了宋版的原貌。目前,全世界所知道的仅有两部《王文公文集》,都是残本。一部分残本为72卷,收藏在上海博物馆,另一部分70卷残本收藏在日本宫内厅书陵部。

11月28日起,新发现的龙舒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简》卷17、卷18、卷20将在永乐2020年首拍预展露面,并将于12月2日以估价待询的方式现身永乐2020年首拍中国古代书画夜场。

永乐文化创始人赵旭认为,这将是中国拍卖史上最重要的古代艺术品之一。而新发现的三卷孤本将如何填补历史研究的空缺,又如何传递出一个鲜活的宋代历史,是学界最感兴趣的。

国宝文献的传奇流传

这几个月,上海博物馆研究员柳向春都在研究《王文公文集》。

“刻工完全相同。”拿到三卷孤本,他仔细研究后确认,这确是真品。无论是刻工、品相、留存状况、虫蛀状况,以及刘氏藏印的印文的内容和位置,都跟上海博物馆的藏品极为相似。

龙舒本《王文公文集》湮没了数百年,直到清光绪年间才现身。民国时期,《王文公文集》在中国境内的数量是76卷。但除了上海博物馆馆藏,其余4卷一直下落不明。

柳向春在想,新发现的这三卷究竟是什么时候流失的,又是什么时候跟上海博物馆藏品分开的?

1931年前后,民国著名藏书家傅增湘曾在《藏园群书经眼录》中详细记录,希望促成两部宋版龙舒本《王文公文集》残本的合璧。

“傅增湘一直跟当时的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商议,怎么把这部书印出来。他已经跟日本方面联系过了,把日本的残本拍下来,两个合璧。可是,照片都拍好了,商议突然就停了。”柳向春猜测,停止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当时已经丢失了一册。不久之后,刘启瑞食旧德斋藏本被卖出,合印的事情不了了之,直到三十年后才实现。

“1962年影印的时候,傅增湘的儿子傅忠谟给中华书局的答复是‘少了一册’。”柳向春估计,今天新发现的三卷,恰是当年丢失的部分。

刘启瑞食旧德斋藏《王文公文集》先后转入南浔、南通等地藏书家手中,1960年代初出现在香港书店,后被旅居香港的书画收藏大家王南屏收藏。文物鉴别学家徐森玉和国家古代书画“五人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本来想筹款从王南屏手中购回,无奈十年“文革”动乱,计划被中断。

这期间,日本人数次出重金,想从王南屏手中买走《王文公文集》,都被拒绝。王南屏认为,这是国宝,就该回到内地。

改革开放后,王南屏联系上海博物馆,希望让国宝“完璧归赵”。

1985年,王南屏在美国去世,留下遗愿,“此卷应该属于中国,不应流落外人之手”。两个月后,王南屏夫人将宋版龙舒本《王文公文集》捐献给上海博物馆,成就一段传奇。

特殊公文纸上的宋人手迹

对宋代文学研究专家张剑来说,《王文公文集》的珍贵更在于背面隐藏的乾坤。

他端详着文集的纸背,“正反都是宋代文献。特别是纸背的宋人佚简,为公文纸背文献学增添了宝贵的新资料,以后修订或补编《全宋文》时,可以酌收进来。”

南宋初期,因纸张稀缺,二次利用旧公文纸张或私人信件刻印诗文蔚然成风。宋代古籍也形成一种特殊形态——公文纸背文献。

在宋元明时期,人们常利用官府废弃的公文档册账簿纸背来印刷,或是抄写古籍。宋史有记载,宋代卖旧纸会被告发。公文纸在古籍印刷上的用途,主要是出于节约的考虑。

2018年曾被华谊兄弟传媒老总王中军以2.07亿天价拍走的《局事帖》,其背面正是《三国志》刻本。龙舒本《王文公文集》,也是印在宋人书简和公牍之上的文献。

1985年,《王文公文集》入藏上海博物馆后不久,谢稚柳就建议,将文集背面影印出来,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宋人佚简》为名出版。

《宋人佚简》是舒州知府向汮与八位同僚之间往来的信札与公文,对于学界研究宋代职官制度,是上等史料,其包含了南宋舒州及所属各县财政、税收、酒务等方面的文书。

新现的三卷56页《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简》中,涵盖宋人手札38通49页、酒物帐3页,共计52页。张剑认为,这些官方公函和私函形成互动,正是发现这批公文纸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籍研究所研究员顾宏义在卷17第9第10页发现一封公札,是一条“拼”的内容:“下属跟上司说:我这个事处理得不好,请求你原谅。‘拼’对相关制度、官场文明、士大夫交游研究会带来很大帮助,因为现在往往书信只保存主干部分,抬头和下面都没有,但其实里面非常讲究。”

《王文公文集》背面的宋人书简,不但是研究南宋历史人物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极好的宋人书法作品。

华东师范大学小绿天楼中国古代书画文献整理工作室首席专家丁小明认为,以向汮为首的宋代官员,包括钟世明和钟彦,其书法都具有大家风范,不亚于市场上广受追捧的宋代书简。

“宋代加宋代,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具有复合型的意义。”张剑认为,三卷佚简可以与已出的《宋人佚简》一体合观,相互补充,加深对宋代官场礼仪和社会经济的认识,为学界研究王安石及宋代历史提供更多视角,补充史料阙失。(吴丹)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