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保险 > 正文

保代“能力定资格”时代 有经验、有水平

2020-12-07 09:53:13来源:第一财经

注册制改革持续深化,IPO业务丰收的券商投行,对保荐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随着保荐业务规则不再以“考试定资格”,保代队伍有望进一步壮大。

中国证券业协会12月4日发布的《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规则》有几大看点:从以往的“考试定资格”改变为“能力定资格”、规范保荐业务收费标准、规定不得以业务包干等承包方式开展保荐业务、建立保荐代表人名单分类机制等。

在运行十余年后,保代考试宣告取消,保代资格准入门槛大降。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管宇(化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保代数量会大幅增加。“保代不值钱了。现在保代制度基本是完全市场化了,以后就是优胜劣汰。”他说。

投行“群雄逐鹿”时代已至,保代队伍是否将进一步扩容?“新保代”批量涌入,“金领”行业会否褪色?

记者根据中证协官网公开信息梳理发现,包揽IPO大单的头部券商,各家的保荐代表人数量亦非常突出——中信证券以348人的数量规模排在首位,中信建投以346人紧随其后,另外,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国信证券、海通证券、民生证券保荐代表人数量在200人以上。而川财证券、国都证券、国海证券等保荐代表人数量尚不足20人。

保代“能力定资格”时代

今年6月,证监会对《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其中,个人申请保代资格时担任过项目协办人及通过保代考试两项重要条件均被取消,替代为“非准入型的水平评价测试”。

此次中证协发布的《保荐业务规则》,进一步明确:保代资格的取得由原先的“考试定资格”变为“能力定资格”——能否登记为保代,更多是保荐机构评判其是否具备执业能力及业务经验,更加注重的是执业能力,而不是考试。

“这次的规则主要是进一步落实此前证监会文件,细化规则。”前资深保荐代表人王骥跃对记者表示。

“保荐代表人专业能力水平评价测试是验证拟任保荐代表人是否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具备所需专业能力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也不是成为保荐代表人的必备前置条件。”规则中明确。

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规则》,以下两类人员今后也可按照相关规定成为保荐代表人:一是具备一定保荐相关业务经历和监管经历而豁免测试的人员;二是测试结果未达到基本要求,但所在保荐机构认为其具备专业能力且能够验证专业能力水平的人员。

“之前保代难注册,主要难在要当协办,现在这个规定取消了,就没有什么门槛了。”渤海证券投行总部董事副总经理许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此外,《保荐业务规则》在自律管理和处罚方面规定趋严,完善了保荐代表人专业能力水平评价测试豁免条件、优化保荐业务收费原则、完善保荐机构内部问责机制等。

例如,业务规则要求,保荐机构不得将业务人员薪酬收入与其承做的项目收入直接挂钩,不得以业务包干等承包方式开展保荐业务。

“投行‘大包干’出了不少问题,此举也是防止考核短期化,鼓励长期激励机制。”许达认为。

队伍持续扩容

能不能成为保代,不再以考试通过与否而论,也没有签项目协办人要求。门槛大降,“金领”光环犹在?保代队伍是否将迎来大量新人涌入?

“行业今年总体还是在招人的。这个规则出来之前,很多通过考试的(保代)就能直接注册了,已经增加了一批保代,现在不缺人。”管宇说。

中证协官网显示,有相关数据的126家券商,保荐代表人总数约5700人。据市场数据,年内保代人数激增现象明显,仅近两个月保荐代表人数量就增加了约1200人。

“会扩容,但实际上保代已经过剩了,并不缺保代,而是缺有经验、有水平的。”王骥跃认为。

在注册制新形势下,中介机构的业务模式亦面临转型。券商需要改变习以为常的通道式、标准式的服务模式,而真正实现全产品、全方位,甚至是全生命周期的业务模式转变。

投行定价能力及承销能力愈发重要,优秀人才向头部投行聚集的情况更加明显。中证协数据显示,“三中”保荐代表人数量居行业前列,其中中信证券348人、中信建投为346人、中金公司260人。龙头券商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联合等保荐代表人数量也均在200人以上。

券商保荐代表人数量出现明显断层,除上述龙头公司外,仅安信证券、东方投行、东兴证券、光大证券、申万宏源、兴业证券、招商证券等几家投行保荐代表人数量超过100人,而中山证券、中邮证券、东亚前海等保代数量不足10人。

“保代要专业,也要有项目资源。”管宇说。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